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就去網上翻《父親》和《父親寫的散文詩》這兩首歌的資料,看到作詞作曲,甚至編曲都是曾強時,這才驚歎起來。
一向和馬曉冬相互呼應的“北毛”毛小方,也更新圍脖,並@了馬曉冬:“那大家有沒有發現,不僅微電影《父親》,就是電影《活埋》裏的音樂、音效、美術指導,包括動作指導,也全是曾強導演?”
這個階段就更少有人發現這些了,要不有人無聊到一直坐在電影院等著劇終後的字幕一一滾完,要不就要拿到《活埋》在影視協會備案的第一手資料。
因為哪怕是在千度上麵,這個時候也隻能搜到主創人員,像音樂、音效這些創作人員是要等著影迷來補充的。
其實影視創作有六個主創部門,導演、編劇、表演、聲音、攝影和美術,但人們關注的順序永遠是表演、導演、編劇,後麵被忽略不計。
導演基本都懂點攝影,很多導演更是攝影師出身;
也有不少導演專修了美術,因為一部影視劇要采取什麼樣的色調,是冷色還是暖色;什麼樣的風格,是陰森恐怖、還是溫暖甜美;具體的畫麵氛圍要怎樣進行烘托、怎麼布景會讓畫麵更和諧……這些都和鏡頭語言息息相關,全靠別的美術指導和原畫師去設計,有些時候會很不合心意;
但是對於聲音部分,比如主題曲、插曲,甚至音效,99%的導演都隻能交給專業的音樂人士去做,自己僅做評鑒和拿主意就行了。
畢竟導演創造出一部影視劇,就要死掉大半腦細胞了,哪還有靈感去創作音樂?
所以很多圈內人,還有電影愛好者,知道連《活埋》裏所有的音樂都是曾強這個導演原創時,驚呼全才。
還有一個好事的電影愛好者,在網上翻出了曾強以前的九部電影,除了導演,曾強啥也沒幹,然後公布結論:要不就是以前都是別人投資,曾強不想多幹;要不就是這貨退隱五年,全在家中閉關修煉了。
很多人都覺得是後者。
隻有少數人相信是前者,包括楊念嬌。
她最清楚,這四年多曾強在家都幹了什麼:陪文雯,還是陪文雯,連電影都沒心思拍了,哪還有心思去學習。
在《父親寫的散文詩》和“全才”這兩個“噱頭”的影響下,加上雄虎影視的“奇跡”宣傳策略持續發酵,今天的《活埋》觀影人次穩定在了四百萬人次,超越《大小飛刀》,又回到了第三名的位置。最奇特還在於,龍影網上的評分,竟然也回到了8.2分。
龍影網在今天的一句話概述中,對《活埋》是這樣點評的:這是一個人的電影,一個人在前麵演,一個人在後麵包攬了所有。
淩晨一點,劉小燕準時在群裏發表情包炸群:“今天還是四百萬人次呀,我們的電影真的要衝到四千萬觀影人次了!”
趙雪、曾燕也開始在群裏撒花慶祝。
確實,連第一名的《英雄之心》今天的觀影人次也跌到了五百多萬,不合時宜又是小眾類型的《活埋》竟然穩住了,由不得她們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