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學太史公之類的修書名流後世……絕大部分官員表示鄙人沒有那個姿勢水平,而剩下的那一小部分,不是姿勢水平不夠,而是圖書管理員太窮了,還動不動就會被拖欠工資,日子太苦逼,這不是他們想要的生活,杜甫多牛逼?詩聖啊!結果呢?在小船上溘然長逝,死的時候腳不沾地。
不過別管怎麼說,好名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楊尚荊現在要刷民望了。
當然現在黃岩縣從上到下從小到大的各路鄉賢,都被他拿捏的服服帖帖的,就用不著喂飽這些蛀蟲了,搞出來的官聲兒,也不用那麼虛了,直接給老百姓撒銅錢兒撒米糧,到時候都不用他打招呼,整個黃岩縣的讀書人都會幫著他吹捧,到時候也不用賣黃家那些大宅子了,直接把本縣鰥寡孤獨殘的可憐人往那兒一放,派點兒人過去一伺候,那才叫讚。
《禮記·禮運》《大同篇》裏麵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叫“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到時候別說黃岩縣本地要給他唱讚歌了,就是藩司、鎳司和都察院、科道那些人,也得喊一聲好。
“唉,矛盾具有特殊性,我這個光榮的社會主義四有青年,在封建年代搞搞封建迷信,也算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事求是’的一種表現吧?”楊尚荊嘀咕著,就招招手,找來了一個皂隸:“去工房,找一個木工說得過去的,讓他馬上過來。”
那皂隸應了一聲,也不敢多問,徑直就下去了,楊尚荊坐在樹蔭下麵的椅子上,用手托著下巴,臉上就有點兒哀怨。
封建年代想要搞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手,不是不可以,然而見效太慢,他沒那麼多時間,這會兒趕葉宗留起事,趕完了就得趕土木堡那一場,擺擺手指頭剩下的時間是真不多了,所以還得入鄉隨俗,搞封建迷信什麼的,這是在這個年月讓老百姓服帖的最好辦法。
沒過多一會兒,那皂隸就帶著個老頭兒過來了,一手的老繭加上一張飽經風霜的老臉,證明這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匠人,楊尚荊擺手製止了他的行禮,直接叫到了身邊:“本縣今夜要去黃家老宅子斬妖除魔,還需做上兩樣法器。”
老頭兒眼珠轉了轉,一臉的惶恐:“若是要做法器,小的這手藝隻怕派不上用場,城南三清觀的孫真人可是……”
這不就是那個被幾句話嚇服帖的孫真銘麼?楊尚荊一腦袋黑線,揮手把他的話打住了:“本縣的法子,與那道門略有不同,你隻需按我的圖紙回去做,也便是了,來人,上筆墨。”
於是老頭兒一邊兒看著楊尚荊在智商筆走龍蛇,一邊兒聽著他說道:“隻需用桃木精雕這兩個物件,上麵寫上‘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實事求是’便是了。”
“這個……真的有用?”老頭兒看著紙上的圖樣,有點兒懵逼。
那就是很普通的鐮刀錘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