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想比賽的事,我下午想做個測試,看看自己能不能打球。”郭旭回答。
“你不是說不在乎勝負了嗎?怎麼又要打了?”梅根皺眉道。
“我保證明天不出場,但試一試沒關係吧,全聽托馬斯的我身體就生鏽了。”
在時間循環裏郭旭依舊比較謹慎,到別墅的球場上先慢跑熱身,然後嚐試了運球和投籃。
雖然他的腿一點都不疼,但很快就發現了不對勁,他的投籃準星還在,身體素質卻大幅下滑了。
下滑到什麼程度呢?他大概隻能跳不到20CM,羅伯特在一旁觀看說他就是稍微離地,20CM是目測,但絕對強不到哪裏去。
郭旭相信循環中就算重傷了第二天也能恢複,所以他熱身後開始嚐試全力以赴,結果腿沒有問題,人依舊跳不起來,想扣籃是不可能呢,上籃是學生那種最基礎的“平民上籃”。
對於身高183CM的控衛來說,這樣的彈跳是災難性的,姚名選秀前在NBA體測時的數據彈跳接近55CM。現在郭旭的彈跳肯定是NBA倒數第一。
他測試奔跑速度更崩潰,四分之三場衝刺在外線球員裏變成速度慢的了。
有多慢呢?估計他就是1號位的“人類蠕動精華”,打首發的話就是30支球隊最慢,加上替補也就和老將們比比,是生涯末年斯托克頓那種水平。
現在NBA是小球時代,一個“快”字顯得格外關鍵。進攻速度和效率不僅要快,回防速度也必須快,總之在48分鍾的時間裏,球員得做好無限折返跑的準備。
好消息是NBA並非每個球員運動能力都爆炸,他們有些因為自身原因,速度想快也快不起來,但依舊打出了不俗的水準。
比如未來的“人類蠕動精華”凱爾-安德森,他的速度是真慢。觀眾看他突破那感覺比便秘都難受。他的突破是100%的慢三拍,對手必須要有廣場舞的節奏感才有可能把球斷掉。不過安德森這麼慢,一樣有球隊要他,2018年夏天簽了份中產。
所以,球員速度慢不代表打不好籃球。控衛也有例子,2011年賈森-基德的速度已經是搖擺人級別,還幫助小牛獲得了總冠軍呢。
郭旭想明白這次出循環的難度所在了。他目前的身體素質應該就是出循環後帶傷上陣所能承受的運動量,如果超出這個強度他就有可能GG。
如果是他以這種身體素質打球,連平時的七成實力都發揮不出來,找不到熟悉的比賽節奏。這樣的狀態下,他技術再好,投籃再準也沒法多投,因為很難創造出手機會,他現在等於弱化版的納什了。
另外,他素質下滑還會在防守端成為黑洞,想單防帕克這種速度的後衛會很艱難,跳不起來也無法幹擾帕克出手。
大體情況想想退役賽季的斯托克頓就知道了,他仍能拿下10.8分7.7助攻,但和馬龍無法帶隊過季後賽第一輪。郭旭和他還不是一個類型的控衛,擅長吸引包夾後分球,不是直接助攻隊友。
郭旭甚至不如斯托克頓,因為他不好貼身對抗,萬一被對方撞到了腿再受傷呢?
郭旭思索後,感覺這次時間循環大概比上一次都難破除。他想要在這種狀態下帶動全隊,就隻能在進攻端多下功夫。在慢節奏下突破,在慢節奏下送出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