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海上分列式(1 / 3)

第785章 海上分列式

兩架殲十五戰機早就準備好了,當第一波次的飛機放飛之後,他們就停靠在了起飛的位置,飛行員也一直坐在座艙裏,隨時準備起飛。

王瑋向側麵看了看,自己的僚機飛行員趙宇正好也看了過來,於是兩人做了個熟悉的手勢。

就在此時,耳機裏傳來了命令:“空警-600發現目標,1502、1503,立刻起飛!”

“是,1502收到!”王瑋一邊回答,一邊開始啟動發動機,他看著下麵的黃馬甲的手勢,進行起飛前的各種檢查,三十秒之後,黃馬甲蹲下,右手指向前方。

王瑋鬆開了刹車。

殲十五戰機如同離弦的箭,衝向艦首的躍飛甲板,然後躥了出去。

就在他的飛機剛剛離開甲板的瞬間,一旁的趙宇也鬆開了刹車,兩架戰機間隔不到一分鍾,就全部起飛,打開加力向上爬升。

“1502呼叫1503,按照預警機提供的目標數據,轉向0-3-1方向。”

“1503收到。”

兩架戰機在爬升到三百米左右的高度上,就開始轉向了,繼續向目標方向衝刺,因為這次是緊急起飛攔截,所以,兩架戰機都很奢侈地持續使用加力,向目標所在的方向爬升帶狂飆,最終到了萬米高空。

“1502呼叫1503,距離目標大概兩百公裏,現在啟動雷達!”

機頭前方,大型平板1493雷達啟動了,經過了幾秒鍾的預熱,強大的雷達波向前方掃射。

“距離一百五十公裏,發現三個目標!”

長劍10並不是隱身巡航導彈,但是一般的機載雷達還是不可能在一百五十公裏的距離上就能發現的,這當然得感謝預警機的情報支援,以及國產機載雷達技術的飛速發展。

蘇-27係列戰機都是重型機,這種戰機擁有一個大機頭,當然也就擁有了一個口徑巨大的機載雷達天線,全世界除了蘇-27就是雄貓,其他的戰機都不可能具有直徑超過九百毫米的雷達天線。米格-31雖然自稱戰鬥機,但是更應該叫做截擊機,不能算在裏麵。

靠著先進的機載雷達,兩架戰機都已經搜索到了目標。

“1502呼叫1503,目標數據已經分配,我們各自鎖定一個目標。”王瑋繼續在無線電裏麵呼叫。

“1503收到。”趙宇的手觸碰自己麵前的武器操作界麵,按照數據鏈傳輸過來的數據,鎖定了遠處的目標。

就在兩人操作的時候,戰機也在迅速向前飛馳,他們和導彈的距離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一百公裏,八十公裏…

“發射!”

王瑋一邊喊,一邊用手狠狠地按在了發射按鈕上,機翼下火光攢動,白煙升騰,霹靂-11導彈飛了出去。

僚機趙宇也同樣發射了一枚導彈,兩條白煙不斷拉長,在天空中形成了兩條白龍,兩架殲十五戰機依舊保持平穩飛行,機頭穩穩地對準目標。

“七十五公裏就發射了導彈,他們哪裏來的這種自信?”遠處的預警機上,看到這一幕,經驗豐富的雷達官們很是驚訝。

空空導彈的射程是一個迷幻的說法,一款最大射程七十公裏的導彈,飛行員最多也就敢在三四十公裏的距離上使用,否則目標一旦做什麼機動來消耗導彈的動能,那導彈就夠不著了。

迎頭的時候可以放遠一些,要是尾追的話,那還得在更近的距離上,比如一二十公裏才能發射,畢竟,這個距離是相對距離,導彈的實際飛行則是對地距離。

在後世,為了讓空空導彈飛得更遠,新一代空空導彈開始采用衝壓發動機,這東西不僅僅射程遠,而且可以全程都有動力,性能一流,但是,如果看美國的話,貌似對這種導彈不感興趣。

導彈不是射程遠就可以了,還要有足夠高的命中率,而且,還有最重要的敵我識別!簡單來說,對麵的飛機敵我識別器自動應答,可以肯定是己方的友機,但是如果不應答,可能是敵機,也可能是應答器壞掉了,貿然開火可能會誤傷自己人,超級大國的海空軍不止一次發生過這種誤傷了,所以,他們很慎重。

這樣一來,有時候就得進入到視距內目視辨認,讓超視距導彈淪為雞肋。

總之,目前美國人走的路線是提高導彈的其他性能,尤其是新一代的AIM-120升級為了主動雷達引導導彈,但是射程和以前的麻雀相比沒什麼提升,還是幾十公裏。

東方人居然在七十五公裏的距離上發射了導彈,就算是迎頭攻擊,為了留出一定的餘量來,他們的導彈射程怕是需要有一百公裏才敢這麼玩吧?

觀摩的軍艦上,秦濤也很是感慨:“雖然霹靂-12沒出來,但是咱們的霹靂-11還是很給力的啊。”

霹靂-11的曆史悠久,八十年代從意大利獲得了蝮蛇空空導彈的技術之後,國內就開始將導引頭整合到紅旗61上,打造出來中距空空導彈,然後計劃掛載到殲八2戰機上。

這個過程進行了很久,國內的戰機種類也在增多,殲十,殲十一,殲十五,殲十六,一大堆的戰機都在等著空空導彈,所以霹靂-11的進展逐漸加快,同時也在利用現有的技術進行改進,比如說火箭發動機,換裝了全新的發射藥之後,射程的確是提升了一大截。

主動引導的霹靂-12還在測試之中,沒有大量裝備,但是霹靂-11已經成為主力的空空導彈了,除了第一批進口的蘇-27在用進口的R-27之外,其他的戰機都在用這款導彈。

“這種導彈最大射程八十公裏,現在他們在七十五公裏的距離上飛行,這也是夠大膽的,不過,那些人看到之後,應該會嚇一跳。”

再改進,也逃不脫物理限製,火箭推進的導彈能打八十公裏就不錯了,現在他們是在極限的距離上使用。

當然了,他們是有底氣的:發射的高度是一萬米,導彈居高臨下俯衝下來,重力勢能就可以轉換為動能,讓導彈飛得更遠,雙方是迎頭對飛,哪怕導彈飛到最後沒勁了,隻要對準目標就行,反正巡航導彈也不會知道它正在被攻擊然後改變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