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經費的使用方式(2 / 2)

問題不止於此,作畫是動畫的基礎,作畫的增加不隻是這一個環節經費的增加,而是整體性的提高……因為那意味著整個後期處理的工作諸如上色、攝影等等的支出都跟著提高。

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特效和後期處理的成本是在不斷下降的,相反的,原畫的成本卻在上升……技術和手繪總是在相互傾軋的,優秀的原畫師隻會越來越少而不會越來越多。

至於把製作資源往主要角色身上傾斜……這個就堪稱業界毒瘤了,某些角色的神態、動作會被重點拿出來凸出表現,吃掉大量的經費,所以當這樣的角色登場的時候,整個畫麵的檔次就不一樣了,前麵的場景像是100萬製作的,後麵的像是1000萬製作的,完全不像是一部作品……典型的代表是“黃漫老師”的和泉紗霧,製作公司甚至為了這樣的萌係角色配了個專屬原畫。

從製作上來說,這是典型的“歪門邪道”,但以盡量低的經費追求盡量高的銷量,向來是動畫業界的走向,這種“業界藥丸”的氣氛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想當年的業界還在以全動畫的標準來製作作品呢,結果這樣的製作標準被一部以當時的眼光看來“粗製濫造”的作品衝擊了個七零八落。

在經費極為匱乏的狀態下,1963年某個動畫製作公司製作了一部低投入、高拍數、作畫數量有限甚至畫麵卡頓的作品。

以當時頗有良心的動畫人的判斷來說,他們對這樣的作品下達的評價是大概是“觀眾要是可以接受這種ppt一樣的作品,我們就把腦袋擰下來當球踢。”

然而事實是他們嚴重高估了島國觀眾的欣賞水平,那部粗製濫造的作品非但沒有撲街,甚至還火了,而且不是小紅、而是爆紅,世界性的爆紅。

製作了這部作品的公司叫做“蟲製作”,製作了這部作品的人叫做手塚治蟲,而這部作品的名字叫做……鐵臂阿童木。

阿童木是第一部使用高拍數製作的作品,其當時對業界造成了嚴重的衝擊,並且形成了日本動畫所謂的“故事中心”的說法。

漫畫之神手塚治蟲,往往不被動畫業界待見,這或許是理由之一。

當時很多動畫公司的觀念得以改變……原來觀眾看這種動畫就可以滿足了,那他們還瞎費什麼勁?

而動畫的投資人也開始考慮之前的投入是否合理,並且開始縮減對動畫作品的投資——明明5塊錢就能辦到的事情,為什麼非要花10塊呢?本身投資人追求的就是投資回報率而已,他們那管你做了什麼樣的動畫?

所以總結一句話,業界藥丸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所謂大勢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宮代奏隻是在堅定不移的順勢而下而已。

他的主張和做法有什麼問題和錯誤嗎?

答案必然是沒有的。

注:

1,嚴格來說,這裏的“幀數”並不是一個科學的說法,我們通常說的幀數實際上指的就是作畫張數,因為就算是畫麵卡如狗的動畫,它的製作和播放製式也是24幀/秒,區別在於作畫數量和拍數,作畫數X拍數=24幀/秒,比如每秒畫8幅畫,那麼每幅畫麵就需要連續拍3次,這就是所謂的一拍三,如果是6幅,那就需要拍4次,即一拍四,以此類推。

TV動畫的拍數往往在3以上,滿幀作畫的鏡頭(即每秒24幅)少之又少。

2,關於全動畫和限定動畫,這個說明起來過於複雜,有興趣的朋友自行了解,大致上全動畫的作畫數在12以上。

所以現在看到的TV動畫全都是限定動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