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陽,陛下若何?”
“慢著慢著……”丁辰看著蔡邕,這才放下手中寶劍,一臉疑惑之色道:“你不是在陷陣營裏,為何會在這裏?”
“這個……”
蔡邕老臉一紅,輕聲道:“我突然想起來,前些日子走的匆忙,忘記了這張古琴,於是便返回家中。等我到了家中之後,卻發現你已經去了相府。我不敢停留,便取了古琴準備離開,不想突然有一隊兵馬衝進了府中,說是要把所有人抓起來。
那領兵的人,我卻認得,是王子師的次子王景。
我看是他,就知道事情不妙,但也未曾抵抗。可是那王景在搜遍了府邸之後,發現沒有其他人,就逼我說出其他人的下落,還威脅著要殺我……你知道,王子師與我,素有間隙。
幸虧是公明出手相救,若不然,我必死於那豎子之手。”
“公明?”
丁辰一愣,目光便落在了之前攙扶蔡邕,此刻卻落於蔡邕身後的青年身上。
那青年的年紀,和丁辰相仿,個頭比丁辰略低一些。
體格非常雄健,細腰乍背,兩臂修長。他生得濃眉大眼,樣貌英武,頜下有短須,平添幾分氣概。隻是,他一副士兵打扮,負弓跨刀,背三排箭囊,手持一口宣花大斧。
丁辰的目光在那宣花大斧上掃了一眼,眸光不禁一凝。
這斧頭上沾著血跡和碎肉,看份量,至少有四五十斤的模樣。
如此人物,怎隻是一個兵卒?
“卑下徐晃,本是章城門侯,是城門司馬楊奉楊司馬的部下。
兩個月前,卑下因為得罪了楊司馬,險些被處死。幸虧當時蔡公路過,見我可憐便出麵求情,救下了我的性命。之後,卑下被貶為門卒,留守章城門……今日卑下得到命令,與王景前往揭水陂,才知道長安發生了劇變。後見那王景要害蔡公,卑下才出手相救,並保護蔡公一路來到這裏。方才未曾看清,得罪了扈城亭候,還請恕罪。”
楊奉的手下?
丁辰倒是知道楊奉,也曾與他寒暄過幾次。
那楊奉原本是黃巾白波軍的將領,後來投降了董卓。
丁辰對楊奉說實話也沒有太深刻的印象,更沒有想到,這徐晃和蔡邕還有這段交情。
“當時,老夫也是一時心軟,不忍看壯士喪命,所以才出麵求情。
未曾想當日的善念,卻得了今日善果。子陽,公明武藝高強,若非他一路保護,我必死無疑。”
丁辰和蔡琰,有那麼一點非常奇妙的情愫。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蔡邕就如同是他的丈老子。
他連忙拱手道謝:“多謝公明相救。”
徐晃連忙道:“扈城亭候請勿客氣,蔡公乃我的救命恩人,我這不過是行分內之事。”
“子陽,公明,你們先不要客氣了。”
蔡邕有些急切,打斷了兩人的對話,而後問道:“子陽,快告訴我,那長安城中形式如何?陛下可有危險?還有,丞相可還好……那王允,不是待死之人,怎就……
我早就對丞相說過,王允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若不殺了他,早晚必成禍害!”
丁辰聞聽,不禁瞪大了眼睛,看著蔡邕。
你什麼時候對董卓說了這樣的話語?
怪不得王景要殺你!你這麼想王允死,他父子又怎能饒你性命……
“丞相,死了!”
“啊?”
“王允和呂布勾結,並勸降了徐榮,還殺死了不少涼州軍的將領。
就在剛才,呂布趁丞相巡視丞相府的時候突然出手,殺死了丞相,而今長安已經大亂。”
“那陛下呢?”
聽得出來,蔡邕很關心漢帝。
丁辰倒是聽蔡邕說過,他在石渠閣中抄書時,曾數次與漢帝相遇。
那漢帝表現的非常好學,並向蔡邕請教了許多問題。也正因為這樣,蔡邕對漢帝的印象很好。
丁辰道:“蔡公,你隻管放心,陛下不會有危險。
王允雖野心勃勃,卻非那愚蠢之人。他要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絕不會壞了天子性命。若他殺害天子,必成天下公敵。這一點,以王允之聰明,如何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