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請止步!”城外十裏,李悠勒馬停住,翻身下馬走到月氏王身前拱手道,“此次吾等回歸長安,快則一年,慢則三年,定會再次派遣使者前來!到那時候我大漢定會在東方向匈奴發動攻勢,有我大漢數十萬大軍壓境,匈奴恐怕就無心再顧及西域了!”
“本王在西域恭候大漢使者的到來!”月氏王也趕緊下馬,依依不舍地說道,現在烏孫雖然已經失去了大部分兵力,但獵驕靡還是逃脫了,或許用不了多久他就會帶來大批的匈奴騎兵再次向大月氏發起進攻,在這樣的時候他更需要大漢的援助。
說罷他將目光投向李悠身後的胡維什卡,“胡維什卡將軍,此行務必護送大漢使者回到長安!”
從長安出發時,李悠還有百餘名隨從,但是經過一路廝殺、翻越雪山、穿越沙海,如今隻剩下三十餘人了!因此月氏王派遣胡維什卡帶領三百騎兵護送李悠回國,一來是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二來麼胡維什卡也將作為大月氏的使者去拜見大漢的皇帝。
“胡維什卡即使犧牲自己的性命,也會保護使者和陳將軍的安全!”胡維什卡畢恭畢敬地答道,他現在心情頗為複雜,一麵是因為錯過追擊烏孫殘兵的遺憾,而另一麵又是對李悠口中那夢幻一般城市的向往——長安真的如此偉大麼?
“記住你今天的話,如果使者和陳將軍稍有不測,不用陛下發話,我都不會放過你!”韋西什卡眼中閃過一絲嫉妒的神色,他也想去看看大漢的士兵是不是真如李悠所說那麼驍勇善戰、大漢的將軍是不是還有如同陳將軍一般的偉大人物!
告別月氏王、韋西什卡以及其它來送行的各部貴族,李悠率領著使團踏上了回歸東土長安的路途,這支隊伍的人數比他從長安出發時多了兩倍有餘,除了李悠、陳慶之、堂邑父、潘鳳和剩餘的三十餘名士卒、醫者、文官之外,還有大月氏的使者胡維什卡和他的三百騎兵,樓蘭二王子伏密駝和他的親隨,小小的一支隊伍裏竟然有三個國家的代表。
這次回長安,李悠不打算沿著來路返回,而是選擇了另一條路,他們將轉向南方到達莎車國,然後穿越蔥嶺河來到昆侖山北麓,沿著昆侖山北麓折向西方穿越於闐國、精絕國、且末國,重新返回樓蘭國境內,再從敦煌進入匈奴的領地,再次突破匈奴人的圍追堵截沿著河西走廊回到長安城。
這條路線幾乎與他來時樓蘭國、焉耆國、龜茲國、溫宿國、姑墨國、疏勒國的路線平行,隻不過來時的路線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北側,而回歸時走了南側。
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因為李悠想趁著這個機會多拜會一些西域的國家,摸清楚他們的底細,為大漢進軍西域提供更多的參考,如果不是擔心節外生枝,李悠甚至還想去更西方的康居、大宛等國去看一看!
另外烏孫國就位於西域北部,如果他沿著原路返回,說不定還會遇上獵驕靡從匈奴求回來的援兵,這些無意義的戰爭還是盡量避免一些的好,他還需要保存足夠的實力在河西走廊迎接匈奴人的攔截呢!不知道為什麼,他隱隱約約地覺得中行說一定沒有放棄,他還會再次出現在自己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