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已經萌生退意,盧象升卻是意氣風發,他現在已經率領滿桂、陳繼盛、曹文詔等人還有從京中出發的七萬大軍回到了寧遠,在這裏關寧軍和東江鎮中的精銳將加入到這支隊伍之中,一共湊夠十萬兵馬然後直指盛京。
這可是十萬大軍啊,而且是十萬每個都以一當十的精銳,除了開國時那幾位赫赫有名的名將之外,大明還有多少將軍能有機會率領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每每想到這些,盧象升就對自己當初棄文從武的決定而感到慶幸,隻要這次不出什麼意外,他就可以大破建奴,然後獲得封爵的獎賞,像徐達、常遇春等人一般為自己的家族贏得世代富貴。
“今日歇息一晚,明日一早去校場點兵。”大軍剛剛進入寧遠城,盧象升就發布命令,主要聚齊剩下的三萬兵馬,他們就可以正式出征了。
“末將領命!”李自成、張獻忠、毛承祿等將領激動地應道,此戰對他們來說又何嚐不是一次好機會呢?他們雖然沒辦法像盧象升一樣獲得封爵,但同樣可以借此機會建立功勳,更進一步,些許心思活絡的人已經從宣大軍的變化中看到了一絲機會,隻要等這一仗結束之後,向朝廷申請前去編練其他邊鎮的軍隊,那麼自己未嚐沒有獲得獨領一鎮的機會;所以這一次無論如何也要打好這一仗,眾人心中如此想道,然後紛紛下去連夜琢磨應對策略。
第二日一早,從關寧軍和東江鎮中抽調的三萬精銳聚集到了校場之上,盧象升等人站在高台上看著這些煥然一新的軍隊,心中激蕩不已,和當初剛剛歸順時想比,這些人已經出現了脫胎換股的變化,不再是此前那副孱弱不堪的模樣。
這些士兵個個身上穿著鮮亮的鎧甲,手中拿著孫元化最新打造的火銃,良好的夥食供應讓他們的身子變得壯碩起來,艱苦的訓練讓他們充滿自信,他們相信如果再遇到建奴,他們每個人都能對付三個以上的敵人。
“好!好!這才是我遼東的好兒郎!”盧象升忍不住讚道,當初孫承宗提議“以遼人守遼土”,所以關寧軍中大多都是遼東本土的百姓,而東江鎮同樣是由毛文龍收攏遼東逃亡的百姓而組成,這一戰但從大的方麵來說是大明對建奴的總攻,從小的方麵來說也是這些人奪回故土的戰爭,無論是於公於私,這些人都會拚盡十二分的力氣。
盧象升向前幾步,站到了高台的最前麵,三萬多將士紛紛看向這位主帥,屏聲靜氣準備聆聽他的訓話,盧象升環視眾人然後開口說話了,多年修習武藝讓他擁有遠超常人的嗓門,訓話聲傳到了每一名士兵的耳朵裏。
“奴酋努爾哈赤,本為遼東總兵官李成梁之家奴也,我大明憐其可憐,將其收留,讓其得以飽食,誰料這努爾哈赤實屬狼子野心,於萬曆四十六年起兵造反。”盧象升的聲音緩緩傳開,“朝廷派遣大軍進入遼東,奈何楊鎬無能,致使大軍慘敗,遼東之地自此淪入蠻夷之手,無數百姓死於建奴屠刀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