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陛下,這就是微臣依照您的命令製造出來的新型織機。”一處戒備森嚴的宅院之中,宋應星給李悠展示了一架和如今大明所用織機截然不同的機器,宋應星命人向李悠展示操作,然後介紹道,“經過陛下的提點,微臣響了許多辦法,終於製出了這架織機,比起如今江南所用的那些織機,這架織機的效率整整提高了一倍。”
“宋先生此次可是立下了大功啊。”李悠也是麵帶喜色,他沒有想到這架紡織機能如此快的製造出來,先前宋應星順利的解決了紅薯和土豆推廣的問題,大大緩解了小冰河期對大明的不利影響,如今又做出了這件他期盼已久機器,真不愧是大明第一等的科學家啊,“朕決定在大明開設格致院,日後宋先生定可為格致院的院長,品級待遇依尚書例。”格致院就是科學院,因為考慮到大明的用詞習慣,所以改成了格致院。
開設大明科學院的想法早已有之,隻是現在的時機尚不合適,大明現在的科學人才實在是太少了,根本撐不起科學院的架子來,但隻要早過幾年,這些都不是問題;特意選擇宋應星而不是孫元化或者王徵擔任第一任的科學院院長也是李悠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孫元化和王徵在科學技術上固然有極深的造詣,但他們畢竟是進士出身,讓他們擔任此要職或許會讓很多人認為科學院的院長也是需要從進士中選拔,並且給將來外行領導內行埋下隱患。
而宋應星則是不同,他沒有進士的功名,僅僅是個舉人而已,這在大明官場上毫無疑問是極大的劣勢,但是現在卻變成了優勢,完全可以用宋應星的例子向天下人說明,科學院和進士科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不管你科舉考的如何,隻要在格致之學上有所建樹,就有資格進入格致院,享受朝廷的俸祿,申請朝廷撥付的研發資金。
“微臣叩謝陛下!”宋應星激動地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他雖然癡迷於科學,但畢竟是讀書人出身,這功名心還沒有放下,原本以為自己完成了朝廷安排的諸多任務,或許可以被賞個工部主事之類的官職了事,卻沒想到竟有機會當上堪比尚書的高官,大明自開國以來以舉人的身份而登此高位的又有多少人呢?
“格致院應該是這麼一個機構......”李悠將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然後說道,“從籌備到正式建立,尚且需要一些時間,這段時間裏宋先生除了平日的工作之外,也要好好想想格致院該如何搭建,如何開展工作。”李悠雖然對後世的科學院有所了解,但如今和後世所處的環境畢竟不同,還是多聽聽宋應星、湯若望、孫元化、徐光啟、王徵等人的看法再做決定。
“微臣遵旨,微臣定會盡心從事。”宋應星連忙答應,這個話題就此告一段落,宋應星繼續為李悠介紹著這種織機的種種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