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李白(2 / 2)

阿沫正色道:“他們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阿沫看璟華木然,便解釋道:“這是一首詩,是一個很有名的詩人雲的,意思是說,你用這刀去劈水,這水是劈不斷的,你越劈它就流得越起勁兒。”

她見他依舊不語,便更有幾分得意,心道終於有你璟華不知道的東西,可以讓自己賣弄下。

不過,這首詩倒也不是瞎掰,真的是她聽一個古人雲出來的。

-----------------------------------------------------------------------------------------------------------------

小時候她跟青瀾都坐不住,一有機會就喜歡溜出宮去瞎晃。有一次兄妹兩個趁父王不在,又結伴出去晃。晃著晃著,就晃到了淮河。

他們在水下遊得悶了,就鑽上來瞧瞧風景,也好回去跟小夥伴炫耀下。這一回冒上來的地方,恰好是在淮南的翠螺山。

小青瀾做出一番閱曆甚廣的樣子,告訴妹妹說,翠螺山的山腰上有塊奇石,叫采石磯,嵌在蔥鬱陡峭的絕壁上,伸向江中,所謂峭壁千尋,突兀江流。

當年太奶奶就坐在這采石磯上看過月亮,如今這塊石頭已經成為那些凡人們的風景名勝,常有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在那裏吟詩作對。

既然是太奶奶坐過的石頭,那自然要膜拜下。那塊石頭似乎確然十分適合賞月。因為小青瀾帶著她遊過去的時候,正巧碰上也有個人坐在那裏,一邊吟詩,一邊看月亮。

那個詩人好像還喝了不少酒,看的不是天上的月亮,而是水中的倒影。他看著看著,越看越喜歡,然後就縱身往下一跳,想去捉那映在水中的明月。

結果麼,自然是有去無回。

投水溺死是那個凡人的命數,他們仙家是不可以輕易插手的。否則便是違了天命,要遭天劫。

這是大忌諱,長輩們從小就諄諄告誡,小青瀾和小阿沫自然也不敢去改變什麼。直等那個詩人淹死了,他們才敢遊過去。懷著激動的心情,看了看,發現也就是個普通的白胡子糟老頭兒,沒什麼特別之處。

這一趟的冒險之旅,到這裏也差不多結束了,看到了太奶奶的座椅,還看到了一個醉鬼投河死了,回去夠跟小夥伴們吹噓一陣。

本來小青瀾都已經打算帶著小阿沫要走了,但回頭一看,發現剛才那個詩人跳下來的地方,也就是太奶奶的座椅上,現在已經圍了好多前來悼念的人,痛哭流涕地往水裏扔東西。

小青瀾和小阿沫對視一眼,立刻決定在下頭多等兩天,好看看扔下來的東西裏麵,有沒有什麼好玩兒的,可以撿回去。

這種事兒他們早不是第一次幹了。

人類有個很奇怪的習慣。

習慣自欺欺人。

比如有人死了,他們喜歡給死去的人燒東西,以為燒了,那死人就能收得到。如果那人是投江死的,他們就喜歡往水裏扔東西,覺得扔下去的,那人也能收得到。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他們扔下來,隻是給我們揀到了而已,他們難道不知道麼?”

小阿沫常搞不懂人類這種奇怪的習慣,便問小青瀾,“凡人死了,不都到冥界去了嗎?一碗孟婆湯下去,就什麼都不記得了。就算是孤魂野鬼,還在這人間飄蕩,可這燒掉的東西又沒寫名字,也沒有地址,不過是化成灰燼罷了,怎麼可能收得到呢?”

小青瀾也無可解釋,隻能總結為人類的怪癖。

但他們其實還挺喜歡這種怪癖,因為可以在下麵撿到很多有趣的東西。而且照他們的經驗就是,越是有名的人投江,扔下來的東西就越多。隻要找準時辰和地方,常常能有意外的收獲。

比如在五月初五那天,如果你在汨羅江等著,就能搬回去好幾百筐的糯米團子。

這種糯米團子外麵都包著一層寸許寬的長葉子,有包成四角的,也有包成三角形的的。裏麵還有餡兒,甜的紅豆蜜棗餡兒,鹹的豬油火腿餡兒,都美味到爆。

照說尨璃富可敵國,從來沒想過家裏的孩子們會有這癖好——躲在水下麵,撿凡人的祭品,然後在一堆小毛孩子中間,分發戰利品,充當土豪。

所以小青瀾和小阿沫一看到有人往下扔東西,便經驗十足地守在一邊。但守了七天,發現岸上那些來悼念白胡子醉鬼的人,雖然一個個都痛哭流涕,扔下來最多的也不過就是些沒用的書冊。

小青瀾有些失望,他向來不喜歡那些咿咿呀呀的東西。小阿沫受他影響,也不喜歡那些個不實用的。但閑著也無事,便拿了一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