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選帝侯之爭(二)(1 / 2)

選帝侯是一個在卡拉德帝國時期的畸形產物,當時的最高統治者稱為“萊恩”意思是星空下的君主,卡拉德帝國第十代萊恩,是一個王室的旁支,通過十幾年的戰爭,終於擊敗了當時的正統王儲,坐上了萊恩的寶座,

為了謀求當時帝國內其他幾大勢力對自己認可,和穩固自己繼承王位的合法性,在當時的國都艾紐倫堡製定了著名的“金璽文卷”正式確認了各地領主選舉“萊恩”的合法性,文卷以反對世俗的“七宗罪”為依據,確立了帝國的五個選帝侯,阿克圖公爵,勃拉登堡侯,普法爾侯爵(或稱萊茵行宮伯爵),以及阿勒森王爵和芮爾典公爵

在卡拉德帝國末期,隨著外大陸的偌德人渡海而來,帝國南部戰爭不斷,北部遊牧民族庫吉特借機脫離帝國統治,選帝侯製度越來越成為帝國內各大諸侯們爭權奪利的工具,當時的芮而典公爵,王國統帥伊斯特瑞奇通過聯合其他三家選帝侯在王國會議上,罷黜了當時最後一位萊恩,安切斯,

隨後芮爾典公爵集合了當時帝國的大部分領主,向正在強勢崛起的南部偌德人發動了殘酷的征服戰爭,這是一段長達二十年的血腥戰爭,無論是卡拉德帝國,還是偌德人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以偌德人在拉特拉會戰卻得勝利告終,近30萬卡拉德軍隊陣亡,大部分王國貴族被俘,卡拉德王室名存實亡

失去威望和遭受重創的卡拉德帝國再也壓製不住國內長久潛伏的暗流,雪國維基亞,山地王國多羅克,北領撒滿都紛紛宣布立國,曾經雄霸大陸的卡拉德帝國成為一段隱秘的曆史,這也是以卡拉德帝國後裔自居的芮爾典人,總是跟偌德人過不去的原因,那不僅僅是對土地和財貨的貪婪,還涉及到雙方近千年的仇怨。

對於這段隱秘的曆史,胖子是知道一些的,隻是沒想到會突然被伊薩莫莉爾提出來,當時維基亞受卡拉德帝國的影響很深,在雪國立國時,曾經也學著卡拉德帝國那樣設置了五名選帝侯公爵,

北部斯蒂安,西北瓊斯,南部溫屯,西部提帕提亞和中部杜艾,雖然這個製度一直存在,但在維基亞立國的上百年裏,卻根本沒有機會使用所謂的選帝權,王室的強大不是這些分割的勢力能夠比擬的,

五十年前,南部溫屯家族因為叛亂被滅族,西部提帕提亞也受到牽連,在王國主力大軍壓境的情況下,被迫將領地分成十幾個小領主,勢力急速下滑為一個普通家族,其他三家也在王室的嚴密控製之下,隻要稍有露頭的機會,就會被王室強製壓下去,選帝侯的光環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前年的庫吉特人南侵之戰中,隱忍多年的北部斯蒂安家族,突然放開部分北部要道,毫無阻礙的庫吉特騎兵像颶風一樣湧入北部,失去了北方騎兵的協助,加上王室對瓊斯家族處置不當,致使王室眾叛親離,全軍大敗於利薩河灘,這大概也算是一種多年積怨的報複,

事實證明,斯蒂安家族賭贏了,現在除了薩摩爾,它就是王國第二大勢力,整個王國北部八郡全部被其輕鬆收入囊中,儼然一個獨立的小王國,坐看以前威風凜凜的王室成為仰人鼻息的可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