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二日,由30艘北海風帆戰船組成的奧斯丁討伐艦隊,在激昂的軍樂聲中從奧斯丁主城的港口起航,大軍起航,船帆如林,港口上占滿來的無數前來送行的市民,
現任奧斯丁國王奧斯丁比亞迪克站在港口的高台上,看著眼前堪稱恢弘的龐大艦隊,高舉起手,向著激蕩的北海喊道“奧斯丁大神一定會保佑諸位早日凱旋歸來”
在國王陛下激昂的話語中,戰船緩緩拉起沉重的船錨,鐵索發出嘩嘩的摩擦聲,如同密林般的風帆戰船開始緩緩移動,四周的海水就像被攪亂的漩渦一般向四麵散開,這一次針對叛逆的大軍出動了6100名水手和多達20艘的運兵船,總兵力達到1萬1千人,
這次的平叛行動簡直就是一場堪稱走秀的華麗表演,在眾人的眼裏中,這次平叛的意義,更多是展示奧斯丁對於整個北方海域的霸權,以此來震懾那些還心有異心的沿海港口,徹底貫徹奧斯丁剛剛指定的大海洋戰略
“奧斯丁人的利益在海洋!“這句話是最近最時興的口號,威蘭德拉雖然是北方海域的重要港口之一,但是其城市人口總數也不過才2萬人,並且缺乏足夠的武備,就算奧斯丁卡洛斯在奧斯丁軍中享有非常隆重的威望,麾下也有不少堪稱精銳的衛隊,但大部分人也並不看好這次奧斯丁卡洛斯的叛亂,
在奧斯丁主城的大街小巷,早就已經開始有人預言,在主城碾壓式的龐大軍隊麵前,威蘭德拉的叛軍,連最基本的三天也堅持不了,奧斯定然的上層普遍彌漫著一種樂觀的氣氛,就連長老院也少有的向外表明了對於此次討逆的勢在必得,
奧斯丁王國雖然是一個君權製國家,但是並不徹底,國王的位置並不是世襲的,而是根據長老院對於王族內部功績的肯定而選拔出來的,每一屆國王的任期隻有十年,而現任國王是曾經的王國宰相奧斯丁比亞迪克,
作為一個年輕有為的國王,他在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設法的結束前任國王與阿蘇俄人已經持續了3年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奧斯丁人付出了近5萬名優秀的青壯年,並且還絲毫沒有取得進展,這場內耗似的戰爭已經讓奧斯丁王國感到國力日漸枯竭,
“奧斯丁人的權力在海上,阿蘇俄人的權力在陸上,我們其實沒有太多的利益衝突,那為什麼還需要為此付出更多的生命和財力在這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中?“
憑借著這樣鋒利的說辭,奧斯丁比亞迪克很快說服了有權力決定國王任期的長老會,在5月份的表決中,以壓倒性的票數提前結束了前任,榮等新的奧斯丁國王,當然也不是完全都是如此看法的人,至少在奧斯丁軍隊的上層,也有少數不同意見的聲音,
其中以留守大本營的軍務大臣朗拉公爵為代表,這些將軍都曾經是與阿蘇俄人浴血奮戰的將軍們,他們是陸軍派的代表,他們向元老院主張,如果喪失了陸地權力,就算奧斯丁人保留海上的強勢,在陸地上也難以逃過阿蘇俄人擴張的步伐,
畢竟生活在北海區域的人口太少了,而更多的人口都集中在陸路地區,等到阿蘇俄統一了人口最多的呼蘭貝地區,必然不會放過重海輕陸的奧斯丁王國,到時候,再想在陸地上與阿蘇俄人一較長短,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了,
可惜,在曆來海軍至上的奧斯丁,陸軍的話語權一向都不強,加上長老會已經默認了一向主張海軍派的奧斯丁比亞迪克擔任國王,自然陸軍派的提議就等於被否決,
這次的叛亂也導致在奧斯丁城上層還有一種不敢公開的說法,威蘭德拉的叛亂,其實是陸軍派對於海軍派不滿的爆發,當初的奧斯丁卡洛斯就是陸軍派中的強勢人物,
他是奧斯丁比亞迪克上台後第一個全力打壓的對手,將其從直屬軍隊調開,又以直接以流放的形式,讓其在規定期限內返回封地,最後還欺騙其餘親自與阿蘇俄人簽訂了和平條約,可謂是將這位在與阿蘇俄戰爭中威名赫赫的將軍連軍銜到聲望直接一擼到底,也難怪奧斯丁卡洛斯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動叛亂,
雖然這場叛亂看起來是如此的實力懸殊,根據情報,奧斯丁卡洛斯在威蘭德拉聚集的叛軍隻有不足1千人,而這次派出平叛的大軍超過一萬人,十比一,就算奧斯丁卡洛斯是戰神再世,也是死的不能再死的事了
但是世界上的事總是出人意料,而曆史的多變和傳奇性,才讓無數喜歡研究的人沉迷其中,從奧斯丁主城出發的討伐艦隊在離開主城一天之後,就遇上了第一個麻煩,
艦隊與七月從大陸中部回返的海洋旬流不期而遇。高氣壓形成的暴風雨直接,讓討伐艦隊的前途籠罩在一片黑色的天幕中,滾雷般的暴雨很快就席卷而來,天地間的一切頓時都籠罩在狂風暴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