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 帝國曙光(二)(1 / 3)

剛非帝國軍務部長,帝國元帥馬科斯手中正僅僅捏著一份來自小帝國皇帝簽署的文件,整個人神色凝重的站在窗前看著遠處黑如墨河的大地邊界,黎明總是跟人一種難以言語的沉重感,但隻有真正身處其中,才知道那不是沉重,而是鮮血模糊的視線,對麵的人馬喧囂,大軍雲集的氣息撲麵而來,

而本方這一邊卻是死寂,這不尋常的落差本身就是問題,

南方海岸戰役的丟失,反擊普套的失敗,大湖區戰役的失利,聯軍的全麵撤離,江河日下的帝國,不自不覺再次戰損了二十萬的兵力,帝國財政完全見底,國民疾困潦倒,災荒,饑餓,瘟疫折磨著帝國的人民,國內經濟徹底崩潰,大批的貴族和商人選擇了逃離,投靠占據了剛非北部殺戮了上百萬人的伊斯坦人看似有些卑躬屈膝,但誰都知道,伊斯坦人是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占據這塊土地的,這裏距離伊斯坦帝國本土太過遙遠,而且伊斯坦文化與中歐巴羅諸國有著劇烈的衝突,無論是從控製成本上還是需要麵對的壓力,都是非常不劃算的,

不出意外,伊斯坦人會在象征的獲得宗主國地位和一係列不菲的補償後選擇撤離,而剛非依然是這塊土地的主人,甚至還可能從新得到已經失去的北方,但是消息的泄露,令這一計劃徹底幻滅,獵鷹皇帝不會坐視自己已經到口的肥肉,被坐岸觀火的伊斯坦人叼走,獵鷹帝國的鐵蹄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在伊斯坦人大軍南下之前將整個剛非朝堂踩踏成碎片,

而來自伊斯坦人方麵的消息也在表明,想要投靠伊斯坦帝國也不是那樣順暢,

伊斯坦帝國對於是否接受剛非表現出兩種態度,一方是軍方的將軍,認為為了最後可能連一個行省都不會留下的剛非,而與傭兵百萬猶如北方巨熊一樣敦實的獵鷹帝國開戰非常不明智,

軍方的依據就是目前占據北部的伊斯坦帝國三十萬大軍,看似兵強馬壯,震懾整個中歐巴羅,令諸國不敢有異動,

但其實根本就還處於獵鷹帝國兩大主力軍團的夾擊之下,獵鷹帝國在西南區的二十萬大軍和獵鷹帝國在普套地區的兵力總和接近50萬,已經全麵超越伊斯坦在剛非北部布置的三十兵力,

一旦與這樣的超重兵集群開戰,三十萬伊斯坦軍隊將麵對背腹受敵的境地,獵鷹帝國不是軟弱無能的剛非,這隻北方巨熊的強悍足以讓整個中歐巴羅顫抖,何況對方還占據著整個剛非外海的控製權,

“無論哪方麵來看,戰爭的主動權都在獵鷹帝國一方,

“伊斯坦在剛非北部攫取到了足夠多的財富,至少也能夠讓伊斯坦帝國在十年內軍費充足,征伐無憂,現在隻需要考慮安全回撤,而不是倉促與更加強大的對手開戰來消耗實力“將軍們的看法代表了目前伊斯坦軍的主流想法,他們是伊斯坦人,這裏的風俗習慣並不適合他們,而且他們離開故土已經超過半年的時間,打仗並不僅僅隻是為了榮譽,效忠主君,還有攫取財富,就算是全身掛滿了價值連城的珠寶,在近乎廢墟一樣的剛非北部也是毫無意義的,隻有回到伊斯坦本土,他們所謂自奮戰的一切才能夠體現出來,榮耀,財富,英雄般盛大的歡迎

而對於接受剛非帝國的臣服表現出關切的是伊斯坦帝國的索拉丁卡薩王太子, 這位年輕的王太子對於剛非皇帝這頂名譽王冠已經是垂涎已久,至於能夠得到剛非多少土地和人口反倒是其次,

王太子在乎的在未來在他統治下的伊斯坦帝國,能不能成為中歐巴羅地區第一個同時擁有兩個皇帝名銜的大帝國,伊斯坦與剛非聯合帝國的皇帝,這不僅代表伊斯坦帝國的疆域向西極度擴展三分之一,而是猶如千年前強盛的菲雅帝國一般,真正讓疆域從外海之濱一直延伸到內海的盡頭的第一帝國,這曾經是無數君王的最高夢想,此刻正無比真實的擺在他麵前,如果他表現的猶豫不決,可能連他自己都會看不起自己,

態度不明的是伊斯坦的皇帝,這位伊斯坦帝國的當家人對於自己兒子的勃勃野心表示欣賞,但也對於軍方的意見表示肯定,但是其模棱兩可的態度,其實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軍部沒有接到調集部隊的命令,王太子依然表示自己正在努力說服皇帝,而獵鷹帝國軍的利劍距離剛非心髒貝蘇卡不到200裏,形式明朗的就是三歲孩童也能看清楚,伊斯坦人沒有調軍救援的跡象,就是在表明不會為了剛非而與獵鷹帝國開戰,對於雄才大略的伊斯坦皇帝來說,三十萬大軍的生死要比一頂虛化的皇帝尊號更重要,將這頂帝國之冠送給獵鷹帝國,至少可以表達出伊斯坦對於獵鷹帝國的尊重,將這頂帝國之冠戴著頭上,麵對的將是數十萬獵鷹帝國大軍的圍攻,這頂天平早就已經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