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行省,瑞歐地區
東方總督哈也拉一身便服坐在一匹體格龐大的神駿戰馬上,此時,這位曾經的伊斯坦帝國第一戰將,索拉丁一世麾下殺入如麻的忠狗,卻直起脖子望著前方出現的一線黑如滾浪的帝國鐵騎,緊張的幹咽了一口唾沫,那位在他總督府外碰到一鼻子會的伊斯坦京都特使不會想到,哈也拉根本就不在首府,前方整齊起伏的鋼鐵波浪,對於人具有一種催眠的魔力,不僅僅哈也拉如此,就是他身後的一排將軍,也一個個連大喘氣都不敢,
帝國近衛騎兵,威名赫赫,獵鷹皇帝麾下最為鋒銳的利爪,號稱無堅不摧,是任何對手都不希望碰到的敵人,今日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馬背上的騎兵高大雄壯,肩高背闊,肌肉發達,戰馬也比起伊斯坦帝國最好的羅非卡戰馬還要足足高了一頭還多,上麵的騎兵全用的水平極高的冷鍛鋼甲,雖然隻是護住了身體,但是可以想象,一旦真到了戰場上,一定會有更多的鋼甲覆蓋騎兵的四肢,雖然不如重騎兵那樣全身披甲,刀劍難傷,但是比起一般的騎兵已經強的太多了,
更不要說,每一名鋼甲騎兵背後,都背負著一柄讓外界千金難求的帝國突擊重弩,
哈也拉也是久經戰陣的名將,自然一眼就看出了帝國近衛騎兵可怕,擁有弓射手的遠程射殺能力,還隨時可以變成重騎兵展開重戰突殺,就難怪一向眼高於頂,淩虐中歐巴羅百餘年的匈牙人被打的一敗塗地,近二十萬精銳騎兵被屠戮的不到八萬,匈牙人快馬長弓的厲害,哈也拉是知道的,當初就是他帶軍從匈牙人手中奪取巴伐利德地區,但那也是采取的步步為營,以兵團一線推進擠壓匈牙騎兵的活動範圍,才最終逼迫匈牙人不得不放棄巴伐利德,而當時匈牙人最厲害的騎兵,也沒有這樣的水準,這些帝國騎兵行進整齊,僅僅是撲麵而來的殺氣,就讓人有一種呼吸不過來的感覺
哈也拉深吸了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衣領,眼神熠熠,他本身也是武技不錯的武人,否則當年也不會得到索拉丁一世的賞識,以荒野人的身份在伊斯坦帝**界崛起,如果不是種族問題,以他的資曆,就是擔任伊斯坦帝**務部長也不為過
就個人觀感而言,哈也拉對於那位獵鷹帝國皇帝的軍神評價還是有些介意的,戰士就猶如鬥犬,從血肉戰場上滾出來的人,怎麼會從內心去真正承認其他人比自己強大,因為如果一打仗就起了這樣的心思,那還打什麼仗,
至於說傳聞那位獵鷹皇帝手上最少有百萬冤魂,那就更開玩笑了,一百萬條人命很多嗎?
自己二十年風雨走過來,跟隨在索拉丁一世後麵南征北戰,生死大戰也不知道打了多少回,前前後後,死在自己手上的敵人沒有一百萬也有五六十萬了吧,如果殺了一百萬人就可以被稱為軍神的話,大家對比著殺平民算了!
當然這種話是不能當麵說的,更不要說現在獵鷹帝國就是自己的主子,帝國艦隊按照承諾北上,相信很快,從西北荒野到東方行省這條海路運輸線就會變成現實,雖然這是交易的一部分,哈也拉也對於這位皇帝有了幾分感激,因為荒野人被歧視,並不止於伊斯坦帝國一地,事實上在整個中歐巴羅地區,荒野人都被視同蠻族,到處受盡了白眼,諸國是絕對不會允許一個蠻族行省出現的,如果是其他國家承諾,隻要哈也拉投靠,就會協助讓荒野人自成一省,哈也拉絕對會用耳光抽的對方滿地找牙,騙人也要有點深度啊,當然傻子呢!
但是獵鷹皇帝這樣說,哈也拉就不得不動心了,
因為在其內心中一直都認為,獵鷹帝國本身就是一個蠻族帝國,更不要說那位以獵鷹為稱號的皇帝,銳意四張的態度,絕對是根正苗紅的蠻族,南下北進,東擴西拓,短短數年的時間,一口氣掃滅高盧,吞並剛非,裹挾著腥風血雨站立在世界之巔,讓所有國家都聞之色變,用拳頭打服了所有的對手,可能那位獵鷹皇帝自己都不知道,在整個歐巴羅地區的蠻族心中,那就是猶如崇拜物一般的存在,暗地裏蠻族都稱呼為其為屠城滅國的蠻神之鞭,
一般蠻族也就是搞搞騷擾,劫掠點財物什麼的,誰見過這麼霸氣的蠻子,打下的土地都有歐巴羅一半有多,要是打下了整個歐巴羅,將那些自以為是的中心貴族都趕到犄角旮旯區,看誰還說誰是蠻族!這樣一位強勢到極點的皇帝,對比常年受到壓製,苟延殘喘在西北角落上的荒野部族,獵鷹皇帝頭上明晃晃的蠻族烙印,可是直接甩了荒野部族這種小蠻主好幾條街都不止,一個蠻子皇帝自己對自己說,要設立一個蠻子行省,有問題嗎?沒問題,一點問題都沒有,要說一個蠻子皇帝要設立一個不是蠻族的行省,那才叫有問題!這也是哈也拉最終下定決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