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7 帝國的風(九)(2 / 3)

耶律家南下,直至臨杭屠殺,超過三四百萬的中比亞人死在這一係列的戰爭中,超過上千萬的中比亞人因此流離失所,當初繁華如錦的中比亞大地,完全變成了戰火彌漫的血肉戰場,草原人的馬蹄一而再的多次擊破了中比亞人的驕傲,將東方大陸最為璀璨的文明之光摧毀

中比亞的局麵,在這短短的兩個月內,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變化,在南方,耶律家的馬蹄破碎了中比亞帝國在南方的複興,在西北,帝國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西北,現在又輕鬆進入了燕州,這兩塊地區,在上千年來一直都是中比亞由西向東防禦的重心,也是連同南北的屏障走廊,現在已經全部落入帝國手中,而在代州,南下的三十萬龍家軍與代州一線的草原軍正在拚死廝殺,在帝京平原,從代州一線撤回的耶律家,暗地裏已經派出了使者,與中比亞談判停戰事宜,並且明確表示耶律家會停止對中比亞地區的進攻,而在南方,宋族隱隱有了首位的姿態,統領南方對抗耶律家

在這些風起雲湧一般的弄潮兒麵前,誰還記得,燕州軍,這曾經是何等令人感到輝煌的名字

數十年來,這支以燕州人為主構成的戰軍,前仆後繼的與草原軍廝殺,前前後後戰死的人數超過百萬,以至於燕州的人口最大時也就是百萬左右,而其中能夠活到五十歲的男子,十中無一,就連燕州的女子和孩子,都從小學會了拿起簡單的武器,彪悍武鬥成風,正是這些燕州人,用血肉之軀為中比亞的繁華支撐了百餘年,

可是中比亞對於燕州,則完全是另外一個態度,一支軍隊,一方族群為中比亞遮風擋雨,浴血廝殺,本來是可以得到足夠的尊敬和感激的的,但是在中比亞卻不是如此,百餘年的時間,當初的燕州軍或者令所有的中比亞人感到動容,感到猶如保護身一般的存在,但是百餘年時間的長度,就算是有感激什麼的,早已經被不耐其煩的征調和稅收所消磨光了,何況中比亞素來采取的是以文治武的原則,每次對北方作戰,朝堂方麵總是以文官為主帥,配以武官輔助,

這些一向習慣對著地圖揮斥方遒的文官,對於戰事往往了解不多,更不要說親臨戰陣,最近的一次,也是在戰線後方三十裏外,那都已經算是勇冠武備的了,更多時候,文官所駐紮的所謂帥帳,距離戰陣五六十裏也不為遠,所謂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就是文官們最引以為傲的事,沒有將帥帳安在百裏之外,就算很不錯了,打贏了是文官的指揮調度得到,打輸了是前方將士的無能,

當初燕州軍覆滅,就是因為如此

當時王庭老汗王突然病故,中比亞方麵認為又可乘之機,立即調動了超三十萬大軍進軍北方草原,想要從東庭手中將十年前丟掉的河西穀地收回來,河西穀地是位於燕州之北邊緣的一處狹長地帶,因為地勢低窪而聞名,因為水域豐沛,這裏也是南方中比亞少有能夠豢養優良戰馬的草場地,

十年前,被東庭軍占領,

以至於這十年來,中比亞方麵的戰馬質量削弱很快,因為缺乏戰馬,原本需要戰馬的部隊,有些已經用收集而來的馱馬所替代,這些配備馱馬的騎兵戰力極差,根本就無法成為一線衝殺的騎兵,隻能作為第二線,甚至第三線的後備騎兵使用

“隻要拿回河西穀地,十年之內,我軍就可以形成反擊北方的騎兵集群,就算是麵對王庭騎兵,也一樣可以與其一戰”

負責指揮全局的張家,就是這樣命令燕州軍主動進攻草原腹地的河西穀地,雖知道燕州軍剛剛占領河西穀地,結果卻引來數十萬草原人三路反撲,這一下,連總務全軍的張家也黃了,急令燕州軍返回,但是燕州軍已經被草原軍切斷退路,根本無法迅速撤離,最終來不及調度,被草原軍繞過燕州,直接殺入帝京平原,引發了第一次百裏長庭會戰的失敗,

超過十萬的帝京守軍被殺,二十多萬平民被擄掠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