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作為燕州與代州分界線的山脈缺口猶如一道巨龍被懶腰截斷
一座位於此地的石堡火光煙塵騰空,哪怕相距這般距離,也將一處小丘上的帝國大將兀木冷峻的麵目映照得清晰可辨,山風撲麵而來,將遠處的廝殺聲也隱隱帶來,自從西南之戰結束,東庭八萬騎兵除了兩萬人暫時在西南一線,對西南龍家形成軍事上的壓製力,剩下的六萬草原騎兵並沒有返回,而是在皇帝的布置下,從荒涼無比的西北潛入燕州,這兩地,因為龍家和草原耶律家的戰爭,原來的中比亞人要麼跟隨龍家逃亡,要麼就是凍死在上個冬季,
而燕州群山,本就是最利於藏兵的地區,六萬東庭騎兵抵達燕州足足半個多月,知道著寥寥無幾,其中自然包括帝國負責燕州地區的前燕州軍大將嶽山,嶽山本就是燕州體係的高級將領,對於燕州大大小小的地理環境可謂是相當熟悉,否則當初也不會在草原人的團團困殺下,愣是帶著上萬部下從草原人裏邊一路殺出來,沿途還帶走了三四萬的燕州軍家眷,最終逃入北麵荒野,抵達嶽山穀地,算是燕州軍分支裏邊,殘存人數最大的一支
這次嶽山從新回到燕州,上萬部下中,除了部分已經在帝國區域定居下來的,依然有五千多人跟隨嶽山回到燕州,正是這些人,還有部分從帝國西北遷入的草原人,嶽山在這幾月裏,對燕州戰略核心的上京進行全力修葺整理,這座燕州核心經曆過累次大戰,特別是龍陽與耶律家的那一次決死戰,幾乎是半個上京都被打成了廢墟,就算是後來草原王庭入主燕州,都刻意避開了燕州上京,根本就沒有修複的意思,
燕州屏障已經有名無實,撤退時,草原王庭還對燕州防禦體係進行相當程度的破壞,斷壁殘垣,枯荒壁壘,大段的坍塌條石映照在血色一般的夕陽下,沒有足夠的人力,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將防禦體係恢複到可以用的狀態
想要全麵修複談何容易,但是不修複,燕州夾在鳳台部與北麵王庭之間,隨時都可能麵臨南北夾擊的危險幾個月下來,嶽山已經是竭盡全力,所能做的的,也就是將原來的上京城牆修補壘砌,但是進度之緩慢,怕是沒有三五年是不可能完成的
沒有人力,這是嶽山感到最苦逼的地方,西北人死完了,燕州人也死完了,帝國雖然占領了這兩塊地區,卻是在人力上沒有絲毫的增長,光有土地有什麼用,修殘補缺需要的是人力,工匠,
在上呈給皇帝的報告裏,嶽山稱如果手中能夠有十萬人,他夠保證在一年之內,讓燕州上京恢複重現,如果有二十萬,嶽山自信可以在半年內,將燕州疊嶂數十裏的堡壘體係再次建立起來,對整個燕州之南的草原人,形成居高臨下的攔閘之勢,到時候,整個燕州之南,就是在帝國鼻翼之下,
設想很好,可是時機不對
胖子就是這樣回複的,帝國的重心還放在穩控帝京西路上,根本抽不出多餘的精力來遷徙人口去燕州,而且既然要遷徙,也要有能夠遷徙的地區,燕州位於四戰之地,上臨北草原,下麵是鳳台部燕州,西麵是已經死光了的中比亞西北,東麵是群山疊嶂,就算帝國肯投入財力,附近根本就沒有人口可以遷徙
當然燕州並不是完全沒有遷徙的可能,人力在燕州下方的代州就有,,而且相當多,嶽山早就眼饞很久了
龍家入代州,驅趕上百萬流民衝擊龍石堡,震動天下,最後龍家悄然回撤,一口氣帶走了其中規定二十萬青壯,剩下的幾十萬中比亞人,最終還是落到鳳台部手中,對於這些龍家留下的中比亞人,鳳台部一反常態,並沒有完全將其作為奴隸驅策,而是少有的將這些中比亞人集中到幾座固定的城市內,然後任命其中的中比亞人為管理官員,每個月都從這幾個城市抽取大量的物資和財物,隻要這些中比亞人不逃跑,不反抗,就不會出兵鎮壓,看來應該是與龍家達成了什麼秘密協議,
這些被固定在幾座城市內的中比亞人,也不是沒有逃跑的人,但是在絕望的發現四周都是草原人後,最後還是不得不逃回城裏,雖然被草原人剝削嚴重,但至少相比於那些被草原人當成奴隸的中比亞人要強多了,這數十萬的中比亞人,在地位上甚至已經快跟那些草原部族中最底層的仆從們相等,這些中比亞人對於鳳台部統治,也就相對的默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