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惠州在手,帝國控製區域等於一下向南擴展了百裏範圍不說,還徹底將大河道完全納入帝國控製範圍內
中比亞大河道作為中比亞地區最大的灌溉河流,覆蓋沿河兩道上千裏的濕地平原,依靠大河道千百年來灌溉而出的河間之地,就是中比亞地區最大的產糧地,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依靠大河道發展起來的水路通路,更是占據了中比亞商貿的三分之一還多,在中比亞的曆史上,得大河道者得天下,已經是所有人的共識,多少崛起的君主為了大河道廝殺,多少名將在大河道奠定自己的成名之戰,而現在,帝國就如此輕易的占據了大河道,李月華內心也忍不住發出一絲悲鳴,中比亞朝堂這些重臣世家們,終究不是皇帝的對手
軟禁帝國特使
私下裏與亞丁人密談
威脅帝國貸款
密謀讓道亞丁人北進攻擊帝國,這一條條的放出來,是多麼愚蠢才能有的想法,隻要中比亞朝堂還有一兩個頭腦清醒的,都會從帝國派遣的特使,就是剛剛在帝京西路殺得人頭滾滾的陸養愚南下這件事上有所警覺,
可是朝堂世家們已經被帝京西路事件迷住了眼睛,在他們眼中,帝國派遣陸養愚而來,其實是對中比亞朝堂的一種賠罪態度
很明顯,帝國害怕了
帝國害怕亞丁軍可能北進攻擊帝京西路,想要向中比亞朝堂釋放善意,希望中比亞朝堂擋住亞丁人的北進,笑話,帝國與亞丁人的戰爭,我中比亞為什麼要參與,亞丁大軍登陸是為了攻擊帝國,這對於中比亞朝堂而言,正好在兩者之間渾水摸魚,利用亞丁人來威脅帝國妥協,中比亞朝堂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是因為認為現在坐鎮帝京西路是她李月華,一個女人,因為預判錯誤,所以整個判斷都是錯誤的,如果中比亞朝堂知道現在坐鎮帝京的是帝國皇帝,那個以一國之力橫掃了歐巴羅南部七十萬聯軍的帝國皇帝,絕對隻會緊張的屏息,哪裏敢去動看似棄子的陸養愚,如果不是知道此事是皇帝在主導,就算是她李月華本人,也會是如此判斷的,
她李月華摸清整個脈絡,還是在皇帝命令兀木南下突襲惠州後,竟然不再隱瞞,而是大搖大擺的搬入李月華的府邸那一刻,才恍然大悟
本來李月華認為皇帝調集騎兵南下是為了鎮壓帝京西路,隨後派陸養愚南下就察覺到了幾分不對,而現在,則是已經大致看懂了皇帝的用心,皇帝的用意,從一開始就是整個大河道,帝國勢力阻止在大河道以北已經足夠長,當初帝國軍南下德陽,就是想要打破帝國勢力止步於大河道之北的困局,最終因為局勢而不得不撤回,但是皇帝從來就沒有放棄過
隻怕中比亞朝堂世家都不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正是皇帝希望他們做的
如果他們不做的如此過分,如果不給帝國一個充足的理由,帝國就算是想要找一個借口南下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而現在,帝國就算當著整個中比亞所有勢力的麵,強占了門戶惠州,也沒見一個勢力站出來幫中比亞朝堂說一句話,帝國好心好意的貸款,扣押特使不說,而且頭都還沒轉過去,立即就把帝國給賣!就連中比亞民間都對認為這一次,犯錯的人是中比亞朝堂!而整個中比亞朝堂也是有苦難言
帝國不是不敢南下嗎?怎麼突然就。。。。。。這怕是中比亞朝堂打破頭都想不到了
而這一切的巧妙,就在於皇帝以鎮壓帝京西路調集南下的八萬帝國騎兵身上,天平也是在那一刻傾斜,如果說先前帝國因為帝京西路的關係,不敢輕易南下,那麼在有了八萬騎兵的增援之後,就算南下了又如何!
可是沒有人看出這一點,就算是李月華也被帝國血洗帝京西路,派遣正處於風口浪尖的陸養愚南下吸引了眼睛,何況那些中比亞朝堂世家們,陸養愚南下抵達新京的那一刻,整個事件其實就已經失去控製了,這一安排,連李月華也不得不暗道一聲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