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丁海域,
亞丁海軍總司令伊迪薩官踏上亞丁海軍旗艦指揮艦橋的瞬間,若有所思地停下腳步,遼闊無邊的碧藍色大海,在深冬之際呈現出一片猶如凝固一般的灰色,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似乎整個人漂浮在無垠海水中,突然這種錯覺一下子消失。因為伊迪薩腳下的旗艦艾澤菲斯索斯號的甲板猛地顫動了一下,站在甲板上的人都能夠清晰的感覺到自己的水平是斜的,這在有風浪的情況下很常見,但是今天天氣良好,海麵上的風浪微乎其微,這絕對不是一件正常現象
伊迪薩已經派修理人員對整艘船進行了細致檢查,依然沒有找到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最後隻能認為在”因為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多船艙設計的後遺症“作為一個新型戰艦的定型,往往需要多次的實踐檢驗,而因為時間緊迫,自從兩月前開始陸續下水的重甲鐵甲艦,並沒有經過嚴格的檢驗,隻是大致做了一下測試,新型重型鐵甲艦的建造技術,本身就超越了亞丁王國現有造船技術,在很多關鍵構造上,因為技術所限,都都做了或多或少的更改,所以有一些差異也是正常的
但是隨著艦隊離開亞丁灣入口海域,開始了長的上百裏,短的數十裏的持續航行後,這種構建差異的後遺症也越來越明顯,這種構造差異主要是指首次采用了船體內隔多層倉的技術,每一艘重型鐵甲艦內部都有船艙隔離板,即使是船體出現破口的情況下,隻要封閉破口的船艙隔離板就依然可以保持船體的安全,這一新構造讓新型鐵甲艦的生存能力大大增加,但也因為隔離板的數據與原圖有差異,所以在船體長時間航行情況下,因為海水潮濕度,氣候溫度差異,熱脹冷縮,船體自然而然出現了左右失衡的現象
說白了,就是船在海麵上是傾斜的
亞丁海軍主力悄然離開亞丁灣入口的第五天,第一艘重型鐵甲艦出現了傾斜,到第八天,三十二艘重型鐵甲艦有八艘出現了不約而同的偏斜情況下,第十天,亞丁海軍艦隊主力離開洛凡海域,八艘因為偏斜度超過十度,被認定為不適合繼續航行的重型鐵甲艦被滯留在洛凡海的亞丁港口,而船體偏斜的重型鐵甲艦已經擴大到了十八艘,就連亞丁海軍旗艦也同樣出現了傾斜問題
站在略顯傾斜的指揮艦橋上,亞丁海軍總司令官伊薩迪臉色嚴峻
亞丁海軍主力主動出擊的依靠就是這三十二艘重型鐵甲戰艦的存在,隻要和帝國海軍主力遭遇,麵對帝國海軍的船快火力猛的特點,伊薩迪有八成把握能夠用重型鐵甲艦讓帝國海軍的火力大幅度削弱,隻要亞丁海軍的風帆快艦從側麵斜插上去,因為全麵加強遠程火力而忽視了近戰的帝國海軍就隻有敗北這一條路,可是現在,三十二艘掃了足足八艘,因為這四分之一重型鐵甲艦的缺失,原先已經做好的調整必須從新來做,
八艘重型鐵甲艦的缺失,造成原先計劃中的四線並進,隻能變成三線並進,八成把握也一下足足少了兩成,而且還無法預測,最後抵達瑪斯星月灣能夠有多少重型鐵甲艦能夠保持狀態,如果可以飛,伊薩迪恨不得海軍主力能夠長出翅膀直接飛到瑪斯新月灣
帝國海軍主力的動向已經確認無誤,來自瑪斯星月灣方向的報告也證明了這一點,六天前,帝國海軍主力以猛虎撲食的姿態突襲了瑪斯星月灣,強攻下瑪斯星月灣的四座炮台,瑪斯星月灣內的守備艦隊全軍覆滅,守軍四千七百人戰死,一千六百人被俘,帝國海軍占領了瑪斯新月灣,帝國皇帝的這把海軍重刀,在亞丁灣一刀重創了亞丁海軍顏麵後,又在亞丁地區與中比亞地區的連接點上狠狠的切下,這一刀真正切到了亞丁王國的命門上
瑪斯星月灣的戰略位置不言而喻,亞丁海域與中比亞海域連接點,亞丁王國陸軍主力還在中比亞地區,如果亞丁海軍不能搶回瑪斯新月灣,就預示著這數十萬的亞丁陸軍精銳將在無法與亞丁本土聯係,成為無根的孤魂野鬼!“帝國海軍應該還不知道我們已經提前離開了亞丁灣,已經到了瑪斯新月灣的半途,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臨時在旗艦上召開的海軍會議,海軍分艦隊提督們神色振奮,雖然亞丁海軍的黃金時代已經隻剩下猶如落日一般的餘暉,但是這些海軍提督們依然是一個優秀的軍官集團,這些有著豐富經驗的海軍提督們,最年長的梅索隆提督不到五十歲,而最年輕的**特爾也隻有三十一歲而已,因為安西亞丁毀滅而備受非遺的海軍將帥們,此刻的內心正燃起熊熊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