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我愛洗碗(1 / 2)

1980年的曼哈頓,讓周陽頗有幾分陌生感。本該是全世界遊客們來紐約後必到的打卡聖地——炮台公園,現在竟然都還沒開始修建,映入周陽眼簾的隻有大片的沙灘。

還好輪渡碼頭的位置,和四十年後並沒有太大改變。所以周陽走下輪渡後,大致辨別好方位,又走了四十多分鍾,總算看到了熟悉的中文招牌。

“你搵咩工?”

周陽剛走進一家職業介紹所的大門,櫃台後的一位年輕小妹,立刻放下手中的雜誌,熱情地用粵語問道。

1980年的曼哈頓華埠,占地麵積其實很小,也就縱橫幾條街而已。你如果速度快一點,一圈逛下來甚至不需要半個小時。但就是這麼一丁點兒地方,卻坐落著十來家專門幫人找工作的職業介紹所。

這是因為紐約唐人街是華人族群在美國東海岸,最主要的交流中心。許多遠在幾百公裏外其他州落腳的華裔每到周末時,或乘坐華人巴士,或自駕車,來這裏會友、逛街、吃飯、購物。

而同樣的,遠在賓州、麻州、康州的華人老板們,也都委托曼哈頓華埠的職業介紹所,來幫他們招工。

“我剛到美國,不會講粵語,但英語流利,希望能留在紐約,什麼工作都行!”周陽一邊回話,一邊悄悄打量四周。

隻見牆上掛著一本日曆,他也總算知道了今天的日期——1980年2月15號,剛過完情人節。

“不會講粵語就比較麻煩,許多老板都不願意要的!你以前是做什麼工作的?”

女接待員聽到周陽說的是普通話,也立刻跟著換成了普通話。但她濃重的粵語口音,讓周陽聽得頗為吃力。

“我是來美國讀書的,錯過了注冊截止日期,需要九月份才能入學,所以準備先找份工作賺點生活費!”周陽一路上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決定給自己編一個留學生的新身份。

如果周陽沒記錯的話,新中國向西方世界派出留學生是從去年也就是1979年開始的,國內第一批公費赴美留學的精英總共也才幾十人,在美國遇到的幾率實在太低。

更何況他現在身上的打扮,雖說不是滿身的奢侈品,但也是正式的商務裝,和國內這個時代穿著呢大衣、中山裝的留學生形象,肯定是不像的。

好在除了內地之外,寶島每年來美國留學的學生也不少。寶島和內地一樣都是講普通話,雖然也有口音區別,但和粵語比起來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更何況香港因為學製的問題,出國留學基本首選英聯邦地區。就算來北美,去加拿大也比來美國的要多得多。

女接待隻是稍微打量了周陽兩眼,就認可了他的學生身份。畢竟美國大學的學費可是很貴的,如果沒申請到獎學金的話,經濟負擔會很大,出來打工賺點錢能減輕一點生存壓力。

“原來是學生啊,你沒有工作經驗,選擇餘地不會太多,我先幫你找找看有哪些合適的!”女接待很快從前台桌子下的抽屜裏,拿出一個厚厚的記事本,開始翻找起來。

別說周陽是個黑戶,就算他有合法身份,留學生想要在美國打工,理論上來說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不但需要向學校申請,而且如果是去校外打工,還需要獲得聯邦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的批準。

但唐人街的職業介紹所,根本不會問你是不是黑戶,有沒有合法的打工許可。女接待員很快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崗位,於是抬起頭望向周陽。

“餐館洗碗工肯幹嗎?上班時間從早八點到晚八點,日薪20刀。”接待員抬頭瞥了周陽一眼,看到他點了點頭,就抄下了一個電話號碼。

美元的英文“Dollar”發音很像中文的“刀”,所以在華裔社區中,美元通常又被稱為“刀”或者“美刀”。

“或者是製衣廠勤雜工?上班時間早八點到晚九點,日薪25刀。

還有餐館外賣員呢?要求會流利英文,可兼職,沒底薪,小費不抽成。”

女接待又連續報出了兩個工作,周陽一點也不挑剔,全都點頭應下。於是女接待又開始挨個打電話,聯絡發布招工信息的各個老板,幫他安排上門麵試的事宜。對方一連打了好幾通電話,很快幫周陽約定好了上門麵試的時間和地點。

華埠的職業介紹所是在撮合成功後才會收費,全紐約統一價為20美刀。周陽可以選擇自己付錢,也可以選擇讓老板先墊付,然後再從他工資裏扣。

周陽現在身無分文,自然是選擇後者。他拿著接待員遞來的一張紙條,上麵寫著各個崗位的麵試地址和麵試時間,問清楚該怎麼走之後就出門開始了自己的求職之旅。

周陽去的第一個地點,是離職業介紹所最近的一家餐館。在這家名叫“好運來”的美式中餐館,就位於華埠最熱鬧的街道之一——莫特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