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景嶺原名叫做照鏡嶺,1905年的時候有位加拿大人,在這裏辦了一家麵粉廠。結果不到三年就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而這位名叫倫尼的老板也在工廠裏上吊自盡。
於是香港人就把這裏稱為“吊頸嶺”,因為這個叫法不太雅觀,後來就改為了諧音“調景嶺”。
港英政府對這裏的官方叫法,一直是Rennie''s Mill(倫尼氏磨坊)。除非是比較熟悉香港地名的本地人,否則根本就不知道這裏。
調景嶺在五十年代之前,並沒有人定居。它的發端源於蔣某人在大陸失敗後,大量來不及登船退往寶島的潰兵湧入香港,港英政府把他們安置在了偏僻的調景嶺。
當時的調景嶺不通公路、沒有水電,幾乎自成一國,而且大量接收蔣某人的救濟金。所以在香港回歸前,這裏一直是有名的“小寶島”,講國語、插青天白日旗,每年的十月十號都會舉辦國慶活動。
周陽當然不會真的去調景嶺尋親,實際上在他抵達香港的第三天,安德雷斯·克瓦納這個身份就已經完成了曆史使命。
港英當局在中環的金鍾道,設有一個專門的華人延期居留事務處。沒有取得永久居留權的華人,想要在香港長期停留,都需要到這裏來辦理臨時身份證。
申請香港臨時身份證的過程並不複雜,排隊、發號、領表、填表、交表、問話、照相、交錢,周陽卻花了三個多小時,才拿到了那張蓋著綠色印章的臨時身份證。
而之所以這麼費時間,主要是因為周陽去的太晚了。他本想著辦事處九點鍾才開門,自己八點到達肯定不算晚。
結果等他到現場一看,早有黑壓壓的一大片人在那裏排隊了。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和周陽一樣沒有合法身份的偷渡客,許多人身上還穿著國內七十年代很流行的紅衛服。
雖然香港和深海特區隻有一河之隔,但偷渡過來依舊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因為路上邊境查的比較嚴,許多人都是跳海遊泳過來的。萬一中途體力不支,就隻能沉入海底喂鯊魚了。
就算成功遊到了香港,也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罷了。新界並不算香港市區,離真正的九LC區還有十五公裏的直線距離。
如果沒有香港親戚朋友過來接應,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想要穿越香港警察們的封鎖線,可謂是難如登天。而中途一旦被警察攔截,就會功虧一簣,直接被遣送回內地。
相比之下,周陽就要幸運得多,一路吃好睡好,順順利利就抵達了香港。
獲得臨時身份證並不意味著,立刻擁有了香港永久居留權。他還要每隔三個月來一次延居辦事處,續簽自己的留港資格。
直到滿一年後,才能真正取得香港的居留權。而這一年期間,周陽是不允許離開香港的,否則就會被拒絕入境。
在辦好臨時身份證之後,周陽又立刻就近去了一家恒生銀行開戶,把他手裏剩餘的美鈔和運通支票,全都換成港幣存入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