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價被修飾過的基礎上,再用溢價70%的代價去收購美漢公司的控製權,佳寧集團老板陳鬆青怎麼看都像是當了一次冤大頭,但他更令人窒息的操作還在後頭。
1978年的時候,置地公司以7.15億港幣的價格,整體收購了位於中環黃金地段的金門大廈。
但是在第二年,置地看到新一輪的樓市景氣周期來臨,決定對企業經營方向做出一些調整。它改變了以往持有物業進行出租的細水長流模式,決定回籠資金投向新地產項目的開發建設。
所以購入還不滿一年的金門大廈,很快就被放到了置地集團的銷售架上。置地原來的目標很簡單,隻要比之前的買入價更高,自己不虧錢就行。
但這時候陳鬆青再次跳了出來,宣布將以9.98億港幣的高價,從置地公司手中買入金門大廈。
置地公司持有金門大廈還不滿一年,轉手就大賺2.83億港幣,利潤率達到驚人的40%。這個交易信息一發布,就立刻轟動全港。而陳鬆青經此一役,也迅速名動整個香港。
當時,寶光集團和陳鬆青關於美漢企業的股權交易還未完成,他又決定花巨資收購另一個重大項目,使得香港證監處都發函詢問美漢公司的交易進展。
陳鬆青給證監處的回複是,自己正在與一個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家族合作,可以從紐約市場大量籌集低息美元貸款。
當然,他隻是空口說白話罷了,並沒有出示任何強有力的財務證明。但陳青鬆也還沒任何違約的地方,證監處自然沒理由做出進一步的舉動。
但陳鬆青和證監處的對話傳出來後,香港媒體卻對他神秘的身份,展開了無窮無盡的想象力。有說他和菲律賓高層關係密切,也有說他的資金來自於莫斯科,還有說他是內地某紅色家族的成員。
反正香港的記者們曆來沒有節操,隻要能吸引讀者,再離奇的故事都編的出來。
陳鬆青宣布收購金門大廈的消息,是在一月初宣布的。但周陽買入美漢的股票時,已經是7月2號了。
按理說金門大廈剛剛轉手過,所有交易所需的材料都是現成的,按照陳鬆青之前表現的豪爽口氣,不應該拖這麼久才對。
但周陽卻很清楚,被媒體吹得神乎其技的陳鬆青,其實是香港整個八十年代最大的詐騙犯。9.98億港幣的資金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陳鬆青自然沒法一下子就籌集好全部款項。
而這也給了周陽低價搶購美漢股票的機會。陳鬆青在三月底完成了對美漢的收購後,美漢的股價一度衝高到6.5港幣。
但從三月至今,陳鬆青並沒有什麼大動作。所以美漢的股價沒有繼續上漲,反而回落了一點,周陽買入時隻有6.2港幣。
也許你會說,陳鬆青雖然通過溢價收購,強行把美漢的股價拉到了6元。但美漢企業的價值內涵,其實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所以美漢的股價並不是低了,而是被嚴重高估了。
這個分析自然沒有錯,美漢的股價之所以能維持在6元以上,完全是劉鬆青找莊家托底的結果。
這從美漢近三個月的股價走勢上,就能很明顯的判斷出來。每當價格要跌破6元時,就會有資金入場,把價格重新拉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