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局長、李經理,這是我昨天剛剛重新印好的名片,還請你們惠存。”
周陽去書房裏拿來一個黑色公文包,從裏麵掏出一個名片夾,然後取出兩張用高級銅版紙覆膜印刷的名片,分別遞給兩人。
吳洪誌接過周陽雙手奉上的名片,第一印象是設計精致素雅。他快速掃了一下,發現名片兩麵都有文字,一麵是中文,另一麵則是英文。
隻見中文這一麵隻印刷了三行字,第一行是“美林投資銀行亞太區董事”,第二行是“周陽”,第三行則是一個電話號碼。
“周先生去銀行工作了?這是哪個國家的銀行,以前在香港好像沒聽說過。”李明德訝然道。
對於1980年的內地幹部來說,沒聽說過美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我們美林成立於1914年,是華爾街的一家老牌投資銀行。投資銀行是美國那邊的叫法,香港這邊更習慣稱為證券公司。
美林銀行的業務基本類似於香港的獲多利、怡富,不過規模要比這些香港本地證券公司大許多倍。
美林銀行不久前剛剛作出決定,將以香港作為總部,成立美林亞太區。公司剛剛租下了中環告羅士打大廈的第43層,裝修好之後將作為未來一段時間的辦公場地。
我和即將走馬上任的美林亞太區域總裁科曼斯基之前有過合作,他前幾天在RB處理完業務後,特意繞道香港來停留了兩天。
科曼斯基先生邀請我加入美林,我和他進行了一番暢談之後,發現這位上司的脾性很合我的胃口,於是決定接受他的邀請,加入美林銀行成為亞太區董事。
科曼斯基先生要先處理完紐約那邊的一些後續事宜,明年一月份才會來香港上任。
他暫時委托我和另兩位同時,先在香港落實辦公場地、以及後續從紐約赴港工作的同事們的住宿問題。”周陽笑著解釋道。
他雖然隻是和科曼斯基達成了口頭協議,並沒有正式入職美林,但林思卿和中川直樹實際上已經開始聽從他的指揮。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這句話放在周先生頭上恰如其分。沒想到才幾天沒見,你已經搖身一變,成為華爾街的大人物了!”吳洪誌說著朝周陽輸了一個大拇指。
“吳局長以前可能與香港的證券公司沒打過太多交道,他們內部的職位稱呼和其他公司不一樣。
剛招進去的實習生都稱作項目經理,我這個‘董事’其實隻能算是個部門主管,並不是真正能進入董事會參與企業決策的高層。”周陽笑著搖了搖頭。
“不知道周先生你剛才說的更重要的提議是什麼?”李明德問道。
周陽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公文包裏拿出一疊資料遞給兩人,才繼續往下說道。
“咱們中國人有個說法叫做‘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實老外們的處事邏輯同樣如此。
我老板科曼斯基先生,被公司自派來香港開拓亞洲市場,肯定需要一兩個重磅項目,來打響美林銀行在亞洲的知名度。
兩位也許不知道,我們美林已經連續三年榮膺為,全球最大的股票和債券承銷商。而我上次和李經理聊天時,聽他收起特區目前的資金極度匱乏,嚴重拖累了城市開發建設的速度,所以就有了一個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