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美國政府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在處置破產銀行時有兩個基本目標,一是讓存款人和貸款人相信銀行體係穩健,以及把FDIC管理的保險基金成本降到最低。
二是監管機構會對倒閉的金融機構進行“屍檢”,在內部網站上公示其資產和債務,而其他銀行和有意向的投資者能在該網站上競標。FDIC基於一個其稱之為對保險基金“代價最小”的客觀標準來選擇誰得標。
那篇《明目張膽的攔路搶劫還在繼續》的文章曝出後,自然引來了其他媒體的關注,畢竟文章涉及了多家銀行的破產收購,指責的也並非盈泰銀行一家,相應的也讓媒體們沒有了過多的顧忌,但是FDIC卻倒黴了,各種破產銀行收購上的質疑也甚囂塵上,是否存在內幕交易的問號出現在各家媒體上。
FDIC公共信息官不得不站出來申明FDIC處置破產銀行的標準,“99.9%的時間,這是個有序的流程。”
看著電視上FDIC公共信息官麵對記者們的刁鑽問題,有些疲於應對的畫麵,不由嗬嗬輕笑搖頭,雖然印地麥克銀行這件案子上,競標流程並不那麼“有序”。他應該擔心,不應該輕鬆的笑出聲來,但是,吞並破產銀行的這場盛宴中,他安迪史密斯的吃相還是好看的,諸如MG大通,高盛這些公司,簡直就是瘋狂,天塌下來,有這些高個頂著,他是一點都不擔心。
自從印地麥克銀行在2008年6月陷入流動性危機,到了7月底,儲戶撤出了接近總存款規模8%的存款。FDIC在之後接管了印地麥克銀行,沒過多久就開始尋求出手。主要還是因為印地麥克銀行不僅大量出售次級住房貸款,還為房利美,房地美提供大量類似的住房貸款,而後者發行的證券化的按揭貸款價格直線下跌,不找到下家,FDIC會賠死。
那個時候,安迪史密斯出現了,出價15億美元,用貸款減存款的方式評估印地麥克銀行的資產為139億美元提出收購意向。無疑是幫了FDIC的‘大忙’!
又在美聯儲和財政部長的‘友好幫助協商下’,FDIC同意了安迪一方的收購提案,同意持有一些問題更為嚴重的資產,並同意簽署風險共擔協議。
而根據該協議,一旦印地麥克銀行的貸款組合總虧損超過30%,FDIC將承擔其中95%的損失。
麵對媒體們的質疑,前FDIC主席威廉艾薩克十分無奈和憤怒的表示,“當時沒有確定的價格,金融市場已經停擺,大家什麼都不想買,FDIC不得不簽署風險共擔的協議,但這並不會改變收購方承擔了巨大顯著風險這一事實。現在卻有人拿這件事做文章,我想問一下他們,當時他們在做什麼!
我們也更傾向於把印地麥克銀行出售給一家銀行,而不是像安迪史密斯那樣的私人。但2008年時,所有的大型銀行都自身難保。誰還會接手一個爛攤子?
公平的說,當時對許多銀行來說,買下印地麥克銀行並不是個合適的策略。
至於損失共擔協議。今早FDIC已經發了一紙聲明回應,FDIC從未向盈泰銀行支付任何一筆損失共擔的賠償!那兩個金融博客的指控是基於對損失共擔協議的錯誤解讀。。。”
“我可以很負責的說,截至到今天,盈泰銀行並未收到FDIC對印地麥克銀行資產的任何損失共擔償付!”
電視上,盈泰銀行的ceo史蒂芬努比麵對著記者們的蜂擁包圍,表情淡然的在保鏢們的護衛下,鏗鏘有力的說道。
“哈哈。。。”電視機前的安迪大笑著搖頭吐槽道:“尼瑪,我差點信了!這群家夥的求生YU還真是很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