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饒州,一路北上,都是行走在山區。這一帶的山不高,地形平緩,綠草如茵,是天然的優良牧場。分布著契丹的許多頭下軍州,此時斡魯朵已滅,這些頭下軍州都沒有抵抗,宋軍到了就獻城。杜中宵嚴格約束軍兵,除了取各軍州的存糧,並沒有過多殺戳。
這個時代與後世不同,戰爭的時候,不多殺人,不搶東西,是非常少見的事情。契丹人知道了宋軍占領的地方,並沒有大肆殺戳破壞,並不怎麼害怕。這些地方歸了宋朝之後,會發生什麼,沒人知道,何必要去想那麼多呢?在大定府,宋朝除了駐軍,還是依靠原來的一些官員管理。
數日之後,宋軍兵臨臨潢府。王凱率大軍進逼城下,杜中宵與賈逵、趙滋等人駐於城南弘福寺。
弘福寺是契丹皇家寺院,規模龐大,僧侶眾多。杜中宵吩咐把僧侶單獨管理,自己等人住的地方全用宋軍管理。此地已是契丹根本之地,必須小心。
到了夜晚,吩咐殺了一隻羊,把幾位將領叫來,商量接下來的戰事。
趙滋一進來,聞見肉味,便笑道:“這裏是佛家清淨地,太尉卻在這裏吃肉。那些和尚看見,還不氣破肚皮?太尉,以後他們必編故事來編排你。”
杜中宵搖了搖頭:“這裏是胡人的寺,規矩與中原不同,和尚們也未必持齋。”
趙滋和賈逵聽了都大笑。各自落座。
吩咐士卒倒了酒,杜中宵道:“現在我們兵臨臨潢府城下,契丹的太後和皇後並未遠遁,都在城裏等著我們呢。你們說,這兩個婦人是什麼意思?”
趙滋道:“能有什麼意思?現在契丹大勢已去,估計是獻城納降。”
一邊的賈逵道:“契丹與中原不同,太後一向強勢。皇帝出了事,按他們規矩,應該是由太後攝政才對。這麼久了,契丹沒有立新帝,應該與太後有關。現在這個樣子,契丹應該是另有深意。”
杜中宵道:“兵臨城下,有什麼深意都沒有用處。依我想來,契丹既沒有調兵到臨潢府,太後也沒有帶人逃走,那隻有一條路,就是獻城納降。其他不管什麼手段,大軍麵前沒有用處。”
其實在心裏,杜中宵也有些嘀咕,搞不懂現在契丹人的樣意思。一個大帝國,當然不缺人才,正常說起來,這個時候不會少人出主意。但實際上,這隻是理論上會如此而已。真正發生的,在太後和皇後兩個人身邊,發生什麼都不必感到驚奇。不要說契丹,曆史上金人攻滅北宋的時候,宋朝君臣的一係列操作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隻要頭腦正常的,就不會做出那種事情。
自去年滅掉契丹主力,到現在有半年了,契丹內部當然不會平靜,隻是宋朝不知道而已。現在的契丹,決策層是個草台班子不會讓人奇怪。實際上這種末日帝國,到了最後的時刻,決策往往讓人好笑。
飲了一會酒,趙滋道:“太尉說的對。現在看來,我們十萬大軍,契丹根本無法阻擋。若說契丹還能組織起數萬人,未必不能與我們一戰。可現在臨潢府隻有不足萬人,有什麼用?”
賈逵道:“說的是。這一路上我就在想,契丹除了投降,實在沒有其他的出路。”
杜中宵想了想道:“我們大軍北來,這是根本。不管契丹人想什麼,隻要不投降,那就打。首先立足於打,才能有一個好的結果。隻要我們敢打,契丹什麼辦法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