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戰僅僅進行了兩天時間,當瑞典陸軍的十二磅野戰炮的炮彈敲開丹麥王宮的大門,丹麥新國王弗雷德裏克四世宣布了投降。
隻不過,投降儀式卻用了三天的時間,因為此時的丹麥國王還未登基稱王,卡爾十二世要求其必須先登基,後投降。這一屈辱性的要求之後,還有一個更為屈辱的要求,那就是投降儀式必須在瑞典人攻占的卡馬爾炮台舉行。
這座炮台位於高點,視野開闊,可以俯視整片海港,在投降簽字儀式舉辦的時候,丹麥海軍的戰艦還冒著煙,而這一畫麵被照相機永恒定格。
除了保持奧爾登堡王朝的傳承,丹麥幾乎是無條件的投降。
丹麥迅速投降的消息很快在歐洲各地傳開,尤其是荷蘭、英國和法國等西歐國家,這些國家紛紛派遣使者前來西蘭島,共同的訴求就隻有一個,那就是一定要借助這次大勝,迫使丹麥人把鬆德海峽變成國際水道,不能再收通行費。
卡爾國王沒有直接同意這個要求,反而與各國代表討價還價,在帝國一方獲得了大量的軍事援助,從荷蘭銀行家手裏拿到了價值六百萬帝國銀元的低息貸款,又讓法國、英國等主要強國宣布不會加入反瑞典的北方同盟之後才同意了這個條款,並且迫使丹麥國王宣布。
然而,瑞典過分的要求也就隻有一點罷了,像是戰爭賠償之類的,也僅僅是索要了合理的數額,更是沒有奪取丹麥王國的一寸土地,隻是把邊界恢複到衝突以前。即便是前國務大臣菲爾德,卡爾也沒有讓丹麥繼續留用他,而是讓菲爾德收拾了家族財物,以合理的價格把家中土地房產出售給了丹麥王室,然後遷居瑞典去了。
這也是丹麥快速投降的主要原因,雖然屈辱,但實際利益並未遭受損失。
而卡爾如此操作的原因就在於,他需要丹麥快速退出戰爭,好騰出手來對付波蘭與俄國的挑戰。事實也證明,卡爾的選擇是正確的,雖然丹麥很快戰敗,但無論是波蘭國王奧古斯都還是俄國沙皇彼得,都在接到消息的當天就對瑞典宣戰,並且迅速調集軍隊,按照當初的戰爭計劃,分別進攻立窩尼亞和英格利亞地區。
海牙,尼德蘭總統府。
海因修斯有一間非常安靜的小會客室,一直以來,他都會在這裏處置一些機密事務,一般是個人的,而非國家事務。隻有少數幾個朋友才能進入這裏,而今天,這間小會客室裏來了普魯士公國的宰相博哈德。
“我以為我們兩國之間的友誼已經結束了呢,大公真是一個絕情的人。”海因修斯嘴上抱怨著,顯然還沒有忘懷普魯士大公拒絕派遣軍團駐紮尼德蘭這件事,但他也僅僅是抱怨幾句罷了,如果真的撕破臉,博哈德可進入不了這間小會客室。
海因修斯熟練的清洗著茶具,給博哈德倒茶。
博哈德笑著說道:“其實當時大公已經想要答應了,可惜的是,他去了一趟休達,見了那位中國親王,回來之後就後悔了,說實話,我也有些始料未及,我為那支軍團準備了兩個月,最終卻是無用功,實在是有些令人失望。”
“我就知道,能讓大公拒絕我條件的,隻有那位中國親王。”海因修斯有些無奈,他問道:“中國親王給了什麼價碼?”
博哈德搖搖頭:“這我不知道。”
“老朋友,不要這樣,你完全謊報幾個數字,卻不應該這麼騙我。”海因修斯遞給了對方一杯茶。
在現在的歐洲流傳著一個傳說,普魯士大公威廉已經瘋了,這種瘋不是精神失常,而是窮瘋了。
歐洲的金融中心,從倫敦、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熱那亞,到處都有普魯士大公的私人代表,他們到達各地,就是為了借款。一開始大家並不意外,因為普魯士人總是很窮,又要維持一支規模巨大的軍隊,可誰也沒有想到,普魯士借錢不是為了軍事,而是為了發展經濟。而大公甚至願意抵押一些自己的土地和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