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元誌穩了一下心神,問楊軒道:“白玉關現在怎麼樣了?”

袁義這時從屏風後麵走出來,把楊銳的急報拿給安元誌看。

楊軒說:“這次北蠻們來勢洶洶,所以我家大將軍沒有出關應戰。”

“楊大公子和二公子帶著七萬精兵尚在向南河邊,”安錦繡說道:“大將軍不出關是對的。”

楊家的女人們除了二公子娶了安家這個書香門第的小姐外,在城關危急時,都曾經上城樓幫著守過城,從小看慣了女人們舞刀弄槍,所以這會兒楊軒聽安錦繡跟他說戰事,倒是沒有什麼別扭的感覺,反而跟安錦繡道:“太後娘娘英明。”

安元誌這時道:“他們是與沙鄴王藏棲梧約好的?”

楊軒說:“有在漠北王庭的探馬回報,說漠北王庭與沙鄴之間的書信往來頻繁,最近的一次書信是在去年的十一月。”

“去年十一月,”安元誌對著屏風道:“那時候我們正準備出關跟藏棲梧做最後一戰,藏棲梧死前給漠北王庭去了一封信?”

“看來兩虎相爭之後,北蠻這是想坐收漁人之利了,”安錦繡說道:“好算計。”

楊銳的親筆急報被安元誌揉成了一團。

“楊大將軍的意思哀家明白,”安錦繡跟楊軒道:“我會盡快讓楊大公子和二公子回去,也會調援軍去白玉關,所以務必請大將軍在玉關多堅持一段時日。”

“末將一定把話傳到,”楊軒領命道。

“至於大將軍所說的糧草,”安錦繡手指敲著坐榻的扶手道:“哀家會先命北地各官府籌糧,你回去後讓大將軍放心,在援軍到白玉關之前,哀家一定把糧草先行送到。”

安元誌的嘴角抽動了一下,他們現在連往向南河那裏送的糧草都沒有,拿什麼往白玉關送?他姐姐這是在忽悠楊家嗎?

楊軒聽了安錦繡的話後,倒是高興,又跪下給安錦繡行禮道:“末將謝太後娘娘。”

“你這就回白玉關去,”安錦繡跟楊軒說:“京城這裏的糧草,哀家明日就命人往白玉關送。”

“末將謝太後娘娘,”楊軒這下子給安元誌磕頭了。

“袁義,”安錦繡跟袁義道:“你送楊將軍出宮去。”

袁義應了一聲是。

安錦繡想想又跟楊軒道:“楊將軍,如今先皇新喪,幼主剛剛登基,北蠻進犯白玉關之事,還望你不要外傳。”

“末將遵命,”楊軒說:“太後娘娘放心,我家大將軍也囑咐過末將不可將戰事外傳的話。”

“辛苦你了,去吧,”安錦繡聲音溫和地道。

袁義走到了楊軒的跟前,與楊軒一起退出了這間偏殿。

楊軒退出偏殿後,長出了一口氣,天也不熱,甚至還挺冷,他卻出了一頭的汗。

袁義一直把楊軒送到了宮門口。

袁章捧了一個大木盒子追到了宮門前,在楊軒的麵前停下後,小聲道:“將軍,這是太後娘娘賞給將軍的。”

楊軒看著木盒。

袁章說:“是一套盔甲,太後娘娘說將軍的盔甲有些舊了。”

楊軒看向了袁義,小聲道:“太後娘娘隔著屏風能看到我?”

袁義對這武人的問題一陣無語,最後說:“一定是安五少爺看到了,他跟太後娘娘說的。”

楊軒說:“那人就是安五少爺?”

“是,”袁義點下一頭,說:“將軍,太後娘娘賞賜之物,您就拿著吧。”

楊軒像是這才反應過來一樣,伸雙手從袁章的手裏接過了沉甸甸的木盒,跪在宮門外,衝千秋殿的方向磕了三個頭。

袁章等楊軒起身了,才又跟楊軒道:“楊將軍,太後娘娘說了,她就不給楊大將軍回什麼書信了,這盔甲是宮中之物,楊大將軍一看便知,這盔甲能證明將軍麵見過太後娘娘。”

楊軒忙就點頭,他這才想起來自己沒跟安錦繡要封回信。

袁義暗自搖了搖頭,跟楊軒道:“將軍是跟著大公子的人嗎?”

楊軒說:“不是,我在三公子的麾下。”

袁義請楊軒上馬,反正這樣的貨,不可能是跟著楊君成的就對了。

楊軒上馬往北城走了後,安元誌在偏殿裏問安錦繡道:“這糧草要從哪裏來?”

安錦繡說:“你替我把屏風搬開。”

安元誌把屏風推合起來後,扛了一邊,看著安錦繡道:“姐,你剛剛還跟我說朝廷現在沒糧啊。”

“找吧,”安錦繡說:“戶部說是手裏沒糧了,但戶部的糧庫我沒親眼看過。”

安元誌馬上就道:“那我帶人去看看。”

“元誌,”安錦繡問安元誌道:“北蠻人跟沙鄴人相比,是不是更厲害?”

安元誌撓了撓頭,說:“這有什麼可比的?反正上了沙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隻能是我們祈順軍最厲害才行啊。”

“無援兵的話,”安錦繡低聲道:“楊銳可守白玉關守到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