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降這麼多?”文彥博也都嚇了一跳。
咦?
陳執中接著往下看的時候楞了楞,於是接著念道:“不過同時,開封府商稅收入大幅增加也有三成之多……陛下聖明!”
到這裏老陳又開始“編輯”文報,大呼馬屁。
什麼!
不可能吧!
懷著各種心思,這下整個朝堂上就真的炸鍋了。
這個數據相當詭異,這種大起大落的幅度到底怎麼回事?碳稅大跌三成,而商稅也喪心病狂的增加三成之多?
有目共睹又心知肚明的在於,大宋時期的商稅比其他所有稅種加起來還略多些,就有這麼牛。煤稅大跌三成看似嚇人,但商稅也大漲三成,那麼不需要算術過關也都知道,開封府這次的總體財政是大飄紅了。
到這裏,歐陽修再也忍不住這種“浮誇風”了,提出質疑道:“這根本無法理解,不會是……統計錯了或是故意瞞報吧?”
陳執中自己也覺得無法理解,次仔細的看了一遍文報,的確沒錯啊,文報就是這麼寫的。
趙禎很喜悅的表情,但早就看過文報的他,加之略多疑的性格,也是有些理解不了的。於是也不叫停歐陽修的質疑,等著他們扯。
這下,全部人看著張方平。
張方平攤手道:“都看著我幹嘛,碳稅乃朝廷直管,老夫親自監控。所以碳稅數據沒錯,的確跌了,且幅度也都讓老夫心驚肉跳,反複審核了就是這個數據,我也沒辦法,這是為了保民生、而付出的代價。”
頓了頓又道:“但是商稅乃地方自管,包拯是開封府主政,他就是這樣上報給我的,我司也覺得詭異,所以歐陽修你若要質疑就找包拯。”
理論上這肯定是什麼地方出問題了,因為這不是小販買菜。在國家層麵上,占大宋財稅近乎半壁江山的重鎮開封府的最大稅源,怎能短時期出現如此大額的波幅呢?
所以歐陽修就是想不通,始終認為這是上下串通一氣的浮誇風。
依照大宋規矩這的確是政績。有不少地方官喜歡打腫臉做胖子,的確會瞞報浮誇政績。但地方上敢報出數據來,就要有相應數額提交三司國庫,那麼這筆錢是真能收到的。
但發生這種事後,苦的當然是當地百姓,因為主政官不會自己掏腰包填補稅款,隻會加重百姓的負擔來粉飾。
這種事的確有還不少,但詭異的在於別人會這麼幹,老包他總不至於這麼幹吧?而且在京城這麼幹的也幾乎沒有,那太容易被發現被揭穿了。
這麼想著,歐陽修看了包拯一眼,暫時不說話了。
這就是老包的聲望所在,沒人喜歡他,但總體大家是很信任他的。
趙禎環視了一圈,見包拯沒心沒肺的站著,連說話都懶得,於是趙禎底氣更足了,知道此番乃是財政開門紅了,不存在誤報和數據錯誤。
於是趙禎故意道:“包拯,你開封府數據是否存在誤報?”
包拯幹癟癟的搖頭道:“沒有誤報。”
趙禎又道:“那此種異常的大幅增長需有原因,你找到源頭了嗎?”
包拯偏著腦袋想了想,說道:“涉及的人太多,因素較複雜,所以有點模糊。但大抵上是有跡可循的,即蜂窩煤場在此番商稅增幅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煤場本身雖不繳納碳稅,但也繳納了相當可觀的駐稅稅額,除此外,現在煤場的工人群體已經不小,工錢發放較多,老臣親自多番私下走訪煤場,發現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情況是:煤場的人多數都對未來很有信心,工錢穩定且福利不錯,於是他們相比一般人而言敢於支出,很多人都愛進城,然後見什麼買什麼。由此刺激了相當一部分汴京作坊請人、加大產量。”
“伴隨著炭價下跌,許多相關作坊的生產成本也在下跌,他們利潤有所提高,所以加入生產製造的人明顯偏多了,加之老臣任職開封府以來,下大力氣嚴管街市秩序,現在一切都在朝良性方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