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兵敗大渡河,受滿清極刑處死,這是一個遲來的噩耗。
拿著報紙,朱富貴久久不語,老李做的可口早餐也沒有了下咽的胃口。
在太平天國多如牛毛的王爺之中朱富貴最欣賞的其實是楊秀清。
雖然這貨不是什麼好人,但上下五千年中,除了朱八老祖,就屬他開局底牌最差了。
朱八老祖好歹還有一個不太靠譜的老丈人。
楊秀清是真的開局一張嘴,接著靠忽悠了。
而且他不僅僅會忽悠,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能力也非常強。
他的大局觀和統帥能力從一開始地狗屁不通,到後麵的遊刃有餘,可以說是每年都能看到肉眼可見的進步。
與之相比,洪秀全實在是一個十足的酒囊飯袋。
甚至朱富貴認為,如果這位洪天王早早駕崩,太平天國在楊秀清的運作之下未必不能逆卷乾坤。
當然了,這隻是朱富貴個人的偏好,要說到大部分讀史之人最感到敬佩的,多半還是石達開。
畢竟他的人生際遇多多少少與西楚霸王一樣,有著幾分孤膽悲壯的色彩。
朱富貴自然是知道石達開遇難的時間節點的。
早在今年六月份,石達開就在成都被崇實淩遲殺死,英國人的消息已然是幾經轉手,顯得遲了。
對於這位英雄的落幕,朱富貴不免心有戚戚。
隻可惜鳳都距離成都遠隔萬水千山,實在是愛莫能助。
更何況六月份時,朱富貴自己都活得千難萬難。
不過英國人的報紙提到的一個細節引起了朱富貴的注意。
那就是據說石達開的幼子並未被滿清政府殺害。
這倒是讓朱富貴有些不解,畢竟清廷的一貫作為,實在是與仁慈沾不上邊。
仔細查閱了資料之後,朱富貴這才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
根據駱秉章在《生擒逆首翼王石達開等並剿滅發逆巨股恭摺》中所述:“將石達開極刑處死。偽宰輔曾仕和、黃再忠、韋普成據供從賊多年,受有偽職,亦皆押赴市曹,淩遲處死。其子石定忠現年五歲,例應監禁,俟及歲時照例辦理。”
駱秉章與曾、左、李、張等人同為“同治中興”的八大名臣,亦是圍剿石達開所部的主要負責人,因此他的話應該還算可靠。
石達開幼子石定忠多半確實還在人世。
隻不過,隨著朱富貴進一步查閱資料,才明白,“例應監禁,俟及歲時照例辦理”這輕飄飄的一句話卻並非是仁善之舉,而是內藏著大恐怖。
按照民間傳言,清廷之所以不在5歲時殺死石定忠是因為:其子過於年幼,淩遲3000刀實在無處下刀。
清廷待石定忠身體成長之後,再以淩遲酷刑將其折磨致死。
也就是說,留石定忠一命並非仁慈,而是為了淩遲。
不過這種說法隻是民間傳言,並不足信。
根據後世考證,石定忠真正的下場可能就是“例應監禁,俟及歲時照例辦理”。
《大清律例彙纂大成》卷二十三《刑律·賊盜上》:“反逆案內律應問擬淩遲之犯,其子孫訊明實係不知謀逆情事者,無論己未成丁均解交內務府閹割,發往新疆等處,給官兵為奴。如年在十歲以下者,牢固監禁,俟年屆十一歲時再行解交內務府照例辦理。內務府大臣遇有解致閹割人犯,即遴派司員認真驗看,並出具無弊切結,送交刑部,再行檢驗。如有情弊,即行奏參。務須查驗明確,再交兵部發往新疆給官兵為奴。”
也就是說,石定忠將被關押監牢直至11歲,然後送至北京內務府閹割,再發配新疆等地送與披甲人為奴。
無論是長大後再淩遲,或是11歲閹割後送給披甲人為奴,這兩個選項都要比直接處死殘酷太多了。
朱富貴最多接受炮決和犬決,淩遲還是超過了他那個後世靈魂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