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明俄互不侵犯條約(1 / 2)

解決的辦法當然也有。

那就是修路。

從十堰到西安修建一條鐵路。

既可以運輸陝北的煤炭進入長江水係,也能將大明的物資運輸到秦地。

然後自西安,出西岐,經天水、蘭州,漢四郡,沿著河西走廊修建一條公路進入西域。

不需要是什麼水泥路,就是夯土印度級公路,可以通車即可。

西安到十堰的直線距離隻有200多公裏,以大明施工隊修建穿越大鹽湖沙漠和落基山脈的太平洋鐵路的經驗,修建這條鐵路不難。

難的還是那條進入西域的公路。

這樣的大工程需要海量的民夫。

正好西域遭受兵災,甘陝的老百姓雖然有正宗揭陽老秦麵,和正宗漢中傳統美食豬腳罐頭吊著,不至於鬧饑荒,甚至還胖了點。

但他們依然還是非常非常的貧窮。

在後世,甘肅是全中國僅次於廣西、貴州的最窮省份。

這三個省的貧窮並非因為人民懶惰,而是三地極端的地形地貌導致的。

甘肅是戈壁沙漠和青藏高原的交界處。

老實說,想要在這個地方種地致富基本是不可能的。

大明已經控製,並開始開發了大半個密西西比平原,未來還能開發東北平原和外東北地區。

紅河三角洲、南洋等地也是良好的糧倉和水果倉庫。

當然還有日本。

不要小看日本的糧食產量。

如果不發展工業,不建設密集的超大都市,靠著豐沛的降水、火山灰土地,以及雨熱同期的優勢,日本也是可以變成魚米之鄉的。

而且現在以農學專家、聯合國拍首席研究院沙琪瑪為代表,一大批日本農學專家正在研究各種特色農產品。

比如和牛,比如處女西瓜之類的,也成為大明百姓茶餘飯後拿來消遣的零食。

所以,大明的農業布局是廣泛而全麵的。

糧食安全有著充分的保障。

同時大明朝廷的性質也決定了,大明不可能出現英國政府與英國皇室那樣的,英格蘭糧食多得吃不完,愛爾蘭人全餓死的慘劇。

所以朱富貴並不打算在甘肅搞農業。

倒是西域,有不小的潛力,可以適當開發一下,種點棉花什麼的。

大明第二生產建設兵團正在籌備當中。

而甘陝的農民,朱富貴準備將他們分批次的,都變成產業工業人,先富起來。

說句實話,想讓江南富裕太簡單了。

就江南這個地理稟賦,想要不富裕都難。

但是想要富裕甘陝就很難了。

以目前的組織能力,可以完成的大概就是修路了。

老秦人修秦直道,也算是專業對口。

同時這也是以工代賑。

雖說確實可以做到,但大明也不可能一直讓大夥兒白吃白喝。

參與生產建設,換取吃飽穿暖,還有餘錢娶媳婦,這便是大明的新朝雅政。

同時,為了協調這條至關重要的道路,大明設立了第一任甘陝總督。

人選就是熟悉當地事物的趙喜柱。

說是甘陝總督,暫時也兼管著西域的大小事務,地位等同於倭島都護府都護席亞洲。

等到日後理順隸屬關係,大明將重建安西和北庭都護府。

當然,大明所謂的都護府都是直轄統管的,在政治上沒有任何特殊待遇。

都護一職也不存在世襲的情況。

之所以要取古名,隻不過是朱富貴個人不太喜歡那個名字,明明是故土,為何要稱之為新呢?

還是安西、北庭聽著比較親切。

總之,大明對於西域經略將從戰略進攻轉入暫時修整。

等到道路修好之時,就是《和平協議》到期之時。

大明方麵以趙喜柱、左宗棠為代表,沙俄方麵以斯科別列夫為代表,雙方在伊犁展開了為期三天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