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換場景啦(1 / 2)

本來隻是想采集一些警方在現場辦案的素材,誰知一張美麗側臉意外闖入了鏡頭。

天光灑落,或許是角度關係,女孩姣美的臉龐竟然浮現出一抹神聖而朦朧光暈。

女孩凝視前方,黑發紛揚之下,目光堅毅如同神祇。

驚訝過後,男記者對著照片仔細看了看,也沒舍得刪。

因為這是張少有的天時地利人和、光線角度構圖具佳的側寫,說是妙手偶得的作品也不為過。

“隻要不用於商業用途,純屬個人欣賞,就算不上侵犯肖像權吧?”對著相機自語了一番,這名男記者最終將照片保存了下來。

背朝大海、與人群漸行漸遠,黎清開始思考怎麼回A市。

她本意不想搞出那麼大動靜,畢竟出動一輛輛警車背後浪費的是國家的司法資源。

但出於自保,卻又不得不這樣操作。

她也想過是否要求助警方或者給警方提前通個氣,可那樣的話不僅沒法解釋這些骸骨的來源,還有可能被當作殺人狂魔給被羈押下來。

所以……雖然目前骸骨數量確實有點多,一架客機滿客的話少說也有兩百來個。光是確認身份都夠讓警方忙活一陣的了,不過黎清好歹也是有給他們留下一些線索。

比如飛機解體後的金屬殘骸。

她也找過所謂的“黑匣子”,讓人們能借此了解飛機失事的原因……或者說是“前因後果”,然而殘留在海底的飛機已經稀巴爛了,就算有“黑匣子”,估計也隨著飛機的解體不知道毀成什麼樣子了。

無論如何,黎清還是希望她留下的線索能對警方的偵查有所幫助,至少不要讓人家兩眼抓瞎。

而一旦弄清骸骨主人的身份之後,警方應該就會通知家屬將遇難者們的遺骨領回去。

身為遇難者家屬中的一員,黎清必須在警方通知前回到A市。

眼下沒有錢和證件,黎清思忖著,要不要使用黎澈在A市給她留下的那枚印記。

對於“印記”的使用黎澈並沒有給出詳細的注解,但那天在她將源注入黎澈那顆珍珠的時候,冥冥之中已收到了某種感應。

仿佛一種聯係被憑空建立。

隻要她願意,她可以從“聯係”的這端去往“聯係”的那端——有點像穿梭在海底隧道。

若在以前黎清不會輕易去嚐試,然而經過這次遠海之行,通過反複嚐試和鍛煉,倒令她增加了不少信心。

不過為了提升成功率,得先找到一片水域。

用這水域自然是為了試驗,當夜幕降臨,黎清已經成功掌握了“傳送門”。

具體操作大概是這樣的,在海邊隨便撿塊貝殼注入一點源,然後把手臂掄成風車狀使勁朝海麵丟出——反正,盡可能地遠。

然後與貝殼上的印記建立某種很玄妙的聯係。在入水的同時想象自己仿佛正在通過一扇“門”。

睜開眼,差不多已經是貝殼所在的海域了。

黎清覺得這樣的“傳送”肯定還有簡化版。之前黎澈來去無蹤的時候,也沒見他滿世界地找水坑。

不過作為初學者,黎清能獨自摸索出一些門道來已經很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