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十三歲的中秋(2 / 3)

嘴上說著宗室裏的小阿哥,好像在指親王家的幾個小子,不過說話的人和聽

的人都知道這話的目標是九阿哥。

從喀爾喀小郡王入尚書房的第一天開始,胤禟就看他處處不順眼。小舅子看姐夫,那真是越看越酸。

“什麼,我四姐給他打了個絡子?她都沒給我打過!”小九不開心了,哪怕他姐姐打的絡子再醜,這“第一個絡子不送自己送了姐夫”的事實,都讓從小就是翊坤宮寶貝蛋的九阿哥感受到了極度不平衡。

然而絡子隻是個開始。

“什麼?我四姐往尚書房送糕點?她以前從來不送這些的!”

“什麼?我四姐往尚書房送薄荷草?她以前都嫌棄這些花兒草兒矯情的。”

……

總之,未來的小舅子和姐夫沒少打布庫。敦多布多爾濟讓著胤禟,因此吃虧的時候多,每次還都是小八爺給他塗的傷藥。

康熙大約也有所耳聞,於是提醒胤禩好好勸阻胤禟。這滿宮上下能管住小九爺的,也就小八爺了。

胤禩點頭應下。即便康熙不說,他也不能眼看著小九鬧得太過分,這是他親自挑的四姐夫,不能坑人家進坑就放著不管了。

四姐夫的事說到這裏,小八爺的奏折草稿也到了。康熙看著被寫廢了的八封折子,有些好笑:“這就是你要奏的事?竟然這麼費勁嗎?”

八阿哥將草稿理了個順序,放康熙手肘邊。“事情確實是個麻煩的事。”他解釋道,“起因還是那台海外來的顯微鏡,兒子見它好用,就想讓內務府多造幾台出來,給太醫院的醫學生看看。明年名醫大會的時候,也能讓與會者帶往全國各地。

“然而製鏡的時候遇到了麻煩,宮裏沒有好的鏡片匠人呢。仿出來的顯微鏡看東西總是霧蒙蒙的。”

康熙一邊聽,一邊看。當了三十年的皇帝,康熙看奏折的速度非常驚人。

隻見他十三歲的兒子一開始隻寫了想在全國征集鏡片匠人,結果寫著寫著思路就跟預算一樣開始暴走。

先是準備仿照前朝時候那樣建個科學院,專門研究農學、物理、天文、防疫、火藥、水利等等,聽說歐

羅巴那兒都這麼搞,俄國沙皇也心動著,誰不想要更好的技術呢?

接下來的幾版稿件,都在多角度論述科學院的好處,和與現有政府機構的不同之處。

“科學院者,非欽天監,非造辦處,既不求鬼神吉凶,也不行奴才事。乃為求格物之理,造福萬民也。”

“當同太學例,開門授課,入門著書。學成者視其專長,供職於工部、太醫署、禮部、兵部等等。”

看到這裏,康熙忍不住抬眼看了眼兒子。這小子外表風光霽月的世外高人一樣,沒想到還有這種對政府體製動手腳的雄心壯誌呢!

萬歲爺此時已經猜到了小八一直寫不成奏折的原因了。既然科學院的學生能入朝為官,他們跟科舉之間的關係就很微妙了。

果不其然,小八爺的最後幾份草稿,都在繞著“新科舉”三個字改來改去。中心思想就是除了四書五經外要開“格物科”。

格物科考不考政治,需不需要篩掉那些有二心的人,防止他們流入官場?

格物科錄取多少人,多久考一次?

格物科怎麼給考上的人派發福利?

格物科跟進士科出身的人之間會不會有隔閡與黨爭?

格物科標準教材怎麼選?

格物科的考官讓誰來當,目前朝中的理科大佬能不能組起一個考官團?

……

然後小八爺就出不來了。

草稿改了一版又一版,結果考慮的事情越多,整個係統反而越糊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