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2章 無私分享(1 / 2)

“羅主任,你說的這個情況的確是事實,可是,眼下全國的情況都是這樣,我們又有什麼辦法。就說中醫,將望聞問切的本事做到融會貫通,需要多少年!而西醫,隻需要知道如何操作儀器,看懂數據,就能判斷病情。再說了,機器出問題的幾率,總要比人出錯的幾率小吧!”

一個三十五六的年輕醫生站了起來,說出了大多數人心中的想法。

羅源稍一搜索,便已經知道,這個人是帝都武警總醫院的青年骨幹,師從已故的中醫泰鬥林振蘭。

後來又在海德堡大學獲得藥劑學和臨床學雙料博士,擅長中西醫結合。

年紀輕輕就做到了主任醫師的位置,很有點能力。

“我從來沒有反對過中西醫結合,但是,隨著對各種儀器和數據的過分依賴,已經有很多打著中西醫結合旗號的醫生連中醫的基本功都缺失了。我們中醫治病,一人一方,因人而異,將天時地利人和都考慮進去。即便是遇到同樣的病例,同樣的症狀,但是認為人的性別、體質、年齡、時令等不同而調整劑量。方是死的,人是活的,西醫那種以死方去治活人在我們中醫看來,是堅決不可取的。”

“固然,學習中醫必須係統地弄清楚中醫思想,一個優秀的中醫,應該具備全套的中醫思維。我們也不能因為學習中醫需要漫長的時間就因噎廢食。至少,你既然自稱中西醫結合,那就用中醫的思維結合西醫的數據相互印證,這才是對病人負責人的態度。”

“我相信,在座的中醫前輩都希望咱們華夏醫學能夠重新崛起,有朝一日,超越西醫。而我,羅源,將會傾盡所學,與願意振興中國的前輩和同誌一起,將祖國醫學發揚光大!我們要告訴全世界,曾經中華民族締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今天,驕傲的炎黃子孫將要以同樣的姿態屹立在民主之巔!”

靜——

但是,幾秒鍾的沉默之後,不知是誰率先帶頭,全場掌聲雷動。

便是那些倒羅派,除了幾個骨幹分子神色陰沉,其他人沒有堅持多久,很快也不得不跟著鼓掌。

掌聲經久不息,足足持續了一分鍾。

羅源也說到做到,幹脆現場解答專家們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

因為他的辨症方法都是中醫的路子,因此提問的都是一些研究中醫的老專家。

而那些自覺實力不夠的,隻能支起耳朵,認認真真地在一邊記錄羅源說的每一個細節,唯恐錯漏了任何一點。

羅源毫不藏私,往往一個病例,他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然後給出幾套讓人信服的治療方案。

如果是遇到擅長處方的醫生,那就給他能想到所有方劑。

若是遇到擅長針灸的,他自然就給針灸的法子。

相互交流之下,大家才發現,羅源對於中醫的學識竟然如此淵博,猶如一本大百科全書,絲毫不遜於他們這些浸淫了一輩子的老頭子。

大家又不免對羅源身後那位神秘的師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物才能夠調價出如此逆天的弟子?!

隻是,之前在德高望重的魏老爺子提出疑問的時候,羅源已經明確表示他不會說,大家也就隻能暫時埋在心中。

漸漸地,那些西醫專家,甚至是不少倒羅派也開始掏出紙筆,甭管懂不懂,先拷貝下來再說。

事實已經證明,羅源丟出來的這些東西肯定是很有料的。

否則,在場的中醫專家們不可能顯得如此狂熱,一個個就像小學生一樣將羅源的每一句話奉為真理一般。

羅源講解古方的時候,這些中醫專家還能跟得上節奏。

但是每當涉及到針灸一類比較高深的中醫知識,艾灸還好,尤其是金針刺穴方麵的技法,別說那些年輕一點的中醫從業者,便是白發蒼蒼的老專家們接受起來都感覺力有未逮,就更別說那些隻懂得西醫的門外漢了。

看到這種情況,羅源越發覺得自己的中醫振興之路任重而道遠。

其實,考慮到中醫的現狀,結合眼前這些所謂專家們的水平,他已經很是小心翼翼地規避了不少以氣禦針的技巧,盡可能利用普通人能夠接受的穴位點刺的方式或者艾灸的方式進行講解,但是除了個別多年研究針灸之道的老專家勉強能夠跟得上他的節奏,絕大部分的人都露出了不解之色。

艾灸還可以理解,隻需要按照羅源交代的穴位,按部就班地進行治療就可以。

羅源也表示,這樣的方式相對較慢,但是能夠收到良好的診療效果,對於這些中醫師來說,簡直求之不得。

不過,也是因為摒棄了用內勁控製銀針的手法,就更需要講究針刺穴位本身的下針力度和深度。

甚至,在講述的過程之中,也有初步涉及撥脈震穴之類幾乎已經失傳的手法,更是讓大家雲裏霧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