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西行取經終於落幕(2 / 3)

兩個月後,顧鳴來到了感業寺。

感業寺位於長安城內,乃是大唐皇家寺廟。

太宗皇帝駕崩之後,部份沒有子女的後宮嬪妃依例進入感業寺削發為尼,從此“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當然,對於這些嬪妃來說,這或許也是一件好事。

在後宮中,真正能得到皇帝恩寵的有幾個?

說白了絕大多數嬪妃平日裏又跟尼姑有多大區別?甚至,有些嬪妃在成親之後,直到死都未能再見到皇帝一麵。

更不要說什麼留下子女了。

後宮嬪妃表麵風光,畢竟說起來可是皇帝的女人。

但,在後宮中,如若稍稍有些得寵,那就難免會陷入勾心鬥角中,一個不留神,不定就被打入冷宮甚至是香消玉殞。

如若不得寵,一樣沒啥好日子過。

別說其她的嬪妃,搞不好連太監與宮女都不買你的帳,明裏暗裏給你臉色看。

“國師大人!”

“國師大人!”

顧鳴一進感業寺,一眾人便紛紛上前見禮。

雖然太宗皇帝已經駕崩,但顧鳴的地位不降反升。

畢竟他在大唐的名氣可謂是如日中天,公認的一代大儒,甚至還有不少弟子將其奉為文聖。

而且,太宗皇帝臨終前下了一道遺詔,冊封顧鳴為世襲鎮國公。

這個爵位乃是僅次於王的最高爵位。

同時,李治一向對顧鳴也很尊敬,登基之後也給予了封賞。

不誇張地說,顧鳴雖然不掌權,但朝野上下還真沒人敢在他麵前放肆。

就算是那些個親王,見到顧鳴也得恭恭敬敬上前見個禮。

“嗯~”

顧鳴衝著眾人微笑著點了點頭。

不久後,寺中方丈匆匆走來,上前合什道:“阿彌陀佛,不知國師大人駕到,貧僧有失遠迎。”

“方丈不必多禮……”

“國師大人,請移步禪房喝杯清茶。”

“方丈請!”

來到禪房之後,當即便有寺中弟子泡了上好的茶過來。

感業寺畢竟是皇家寺廟,經常都會有皇家弟子前來禮拜,甚至皇帝與皇後不時也會前來,故而寺中自然是不缺好茶的。

閑聊了幾句後,顧鳴假意道:“今日閑著無事,便過來上個香,隨意轉轉。”

“國師大人有心了。”

雖說顧鳴乃是儒家弟子,但,他倒也沒有太多的門戶之見,拜拜佛,上個香倒也沒什麼。

不過,無論是佛廟還是道觀,他隻行常規禮,不會像別人那樣跪下來行大禮。

倒也不是他端架子,而是……如若他行大禮的話,大廟或許還好一點,小一點的廟恐怕會塌……

因為受不起他一拜。

畢竟顧鳴如今的身份不一樣,如今的他也算得上是一派宗師了。

上了香,顧鳴在方丈的陪同下在寺中信步遊走。

其實他已經暗中施展明察秋毫尋找一個人……

感業寺雖大,但在顧鳴的明察秋毫之下倒也算不得什麼,很快便鎖定了目標。

於是,故作不經意的走進了一間院落。

院中幾個尼姑正在賞花,聊天,一見方丈帶人進來便上前見了一禮。

“阿彌陀佛~”

在這幾個尼姑麵前,方丈倒也沒有端架子,隨之回了一禮。

因為這幾個尼姑皆是太宗皇帝生前的嬪妃,在這裏落發為尼的。

顧鳴也禮節性合掌施了一禮。

幾個嬪妃並不認識顧鳴,畢竟她們以前一直幽居深宮,哪裏有機會見到外人?

方丈主動介紹道:“這位是國師大人。”

“啊?”

“原來是國師大人,如有失禮之處,還望國師大人見諒。”

“久聞國師大名,沒想到今日終有幸一睹國師大人的風采……”

其中一個年約花信之年的女尼似乎有些激動,衝著顧鳴合什道。

雖然剃去了頭上的青絲,但卻依然不失俏麗,說“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也不為過。

顧鳴此來的目標也正是她:武照,被封為才人之後,獲名“武媚”,也就是後世人常說的一代女皇武則天。

成為女皇之後,武則天命人為她的名字專門造了一個專用字”曌”,也就是武曌,曌,意為日月當空照的意思。

雖然之前沒見過,但顧鳴依然感應到她與眾不同的氣息,這才循蹤而來。

當然,他可不是抱著什麼不良目的來的,而是準備點化她。

畢竟這是一個天命眷顧的女人,否則,怎麼可能成為一代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