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三步就是走出去,傳我華夏教化於四方,與聖教爭鋒!”這句話辛一凡說得鏗鏘有力!
“哦!”這下所有人都被辛一凡說的吸引住了。
“辛先生,你的意思是文化輸出?”那名中年人問到,他是東海陳家的家主,陳鵬舉。
“嗯,可以這麼說!”辛一凡點頭說到。
這時大廳裏的人都開始交頭接耳起來,似乎對辛一凡說的話題都表露出興趣了。
“辛先生,這文化輸出是好事情,不過這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且所需要的資金可是個天文數字!”陳鵬舉又說到。
其餘人也認可的點點頭,看著辛一凡,等著他的答案。
“陳家主,您的這個考慮確實是個現實問題,這也是我今天來與各位商量的原因。”辛一凡解釋到,隨即他走到徐家大廳的中央,又說到:“現在國家四處開設孔校,我玄門為什麼不能跟隨其後呢,我華夏的文化中離不開儒釋道,儒為華夏文化之軀,道為華夏文化之魂,這傳道為什麼不能做成一門生意!”
“願聞其詳!”陳鵬舉說到,對這個話題十分上心。
“整合玄門之事,晚輩真不是為了當什麼玄門領袖,隻是想有一個專門的機構,讓大家的力量能整合,有了統一的機構,我們就可以群策群力,靈骨可以統一保管,統一傳授。晚輩的計劃是兩條腿走路,一是三道門宗以宗教形式,作為我們玄門的內核,二是由各家出資,成立一家股份公司,這家公司包含醫療、文化、傳媒、出版等經營內容,我們把公司開到哪裏,我們玄門之道就傳到哪裏。”辛一凡進一步解釋自己的計劃。
眾人聽後都不由得點點頭。
“辛小友,你的這個做法倒是比較新奇,我王家很有興趣,你說的這股份公司,如何分配股份,如何決策,與你三道門宗有是個什麼關係?”王家的家主王漢秋問到。
“股份當然以出資金額在總股本的比例來劃分,不過這裏晚輩有幾個考量,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股東的,第一嘛,必須得是世家大族,家裏有靈骨,第二,你願意把你的核心子弟,甚至是家族傳人送來我三道門宗來,第三嘛,晚輩要求同股不同權,這公司和宗門的決策權還得在晚輩手裏。”辛一凡沉吟著說到,這是他來之前就與太白商量好的方法。
這時,張蘊珩終於忍不住問到:“先生,三道門宗重新歸我華夏玄門,老頭子是同意的,不過,先生為什麼一定要以三道門宗作為傳道的載體呢?現在華夏玄門宗派已是發展十分成熟,各派都有一套合理完善的傳道和管理體製,先生的三道門宗又準備守哪一派的禮製?”
“問得好,張老,我三道門不準備守哪一派的禮製,我三道門宗準備去繁就簡,守古法之精髓,順時代之勢宜。”辛一凡說到,隨即又對眾人微微一笑,問到:“請問各位,在如今科學昌明,物質豐沛的時代,現代人篤信道學的動力來源於什麼?”
“當然是信仰。”張蘊珩說到。
“是,也不是!”辛一凡說到,“晚輩認為,道學不必上升到信仰的高度,這個時代和社會信仰孔方之人隻怕會更多吧,那麼如何傳道呢?晚輩認為,把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模式傳播給大眾,可能更加容易讓人接受。”
“現代人,都要工作,都要養家糊口,但是現在充斥著很多快餐文化、低俗文化、口水文化,為什麼他們那麼受歡迎,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一個方便,我玄門之學,其實是一種哲學,你一天給那些勞累了一天的人講哲學,我看沒有多少人聽得進去吧,除非是那種事業有成,又需要裝點一下門麵的人,所以,我三道門宗,要把玄門之學簡化,通俗化,碎片化的傳播給眾人,而且利用現在的新的手段,把玄門的養身,醫理,打坐,冥想等修煉手段,簡化成常人都能接受的一套方式傳播給眾人。”辛一凡又解釋到。
其實在場的眾人都是世家大族,他們的家族傳承幾百上千年,無不是外儒內道,家族興盛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家道中落,他們修養生息,耕讀傳家,信奉黃老之學和釋迦之言,以待時機。
對於辛一凡提到的玄門的繁文縟節,這確實是個大問題,也是讓儒釋道凡俗化的障礙之一,但是並不代表民眾不願意接受,隻是很多人沒有那個精力,沒有那個功底,也沒有那個自信去學習罷了。
就像多年前,一位教授講《論語》,贏得了大眾的喜愛,也興起了一陣國學熱。
人們常說要有文化自信,你總得讓人知道華夏文化是什麼,好在哪裏,怎麼來的,不然哪來的自信呢!
辛一凡的辦法就是把華夏文化中的道門玄學,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去描述,讓大眾都能聽得懂的方式去傳授,把道門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結合現代人的實際,去契合,用道門的方法去化解,消除現代人的焦慮,彌合現代人對於物質過度追求所來帶的空虛感,逐漸引導人們審視自身,進而放眼世界,甚至追求宇宙的最終奧妙,就是所謂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