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至此,李儒繼續說道:“若是外戚與宦官再次相爭,最後,天下必然分崩離析。”
聽到這裏,陸醜鄭重地問道:“似當年楚漢爭雄?”
“若是那樣還好,怕是當年戰國。”李儒輕聲說道。
陸醜心驚,問道:“先生有何可以教我的?”
李儒沉聲說道:“某有三策可供子羽選擇。”
陸醜點頭說道:“請講。”
“一為上策,子羽可以選擇一強力之人依附,日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李儒輕聲說道。
未等陸醜反應,李儒繼續講到:“二為中策,子羽可依舊如現在這般,獨立於外,隻是事發之後子羽力量太過單薄,早晚為他人所驅。”
陸醜已經聽完兩策,也不著急發問,而是繼續問道:“那最後一策呢?”
李儒笑著說道:“最後一策則是讓子羽舍棄現在一切,避世而處,雖然沒有功名可爭,但勝在安穩。”
“如何權衡盡在子羽一念之間。”李儒最後說完,目光灼灼地盯著陸醜。
而陸醜在聽見李儒的話之後,果然陷入的到沉思之中。
在李儒的心中,自然有自己的算計。
如同陸醜這般年輕有為的人,定然不會願意隱世避居,所以,李儒不相信陸醜會選擇這最後一策。
而中策看似不急不躁,但實際上卻最為風險,若是陸醜是個聰明人的話,也定然不會選擇這中策。
當然,若是陸醜能早生幾年的話,李儒相信陸醜一定會選擇中策。
因為,中策可以才是真正能夠成事的計策。
隻是,現在按照陸醜的狀況,若是選擇中策的話,基本等於走進絕路。
而陸醜唯一剩下的便隻有上策一條路可以走。
果然,在陸醜沉思片刻之後,終於出言問道:“先生覺得皇甫將軍如何?”
李儒搖搖頭,說道:“不可。”
陸醜疑惑地問道:“為何?”
李儒很有耐心地解釋道:“皇甫將軍忠心於漢室,若是外戚和宦官爭鬥,皇甫將軍定然難善其身,必然會被卷入到爭鬥的漩渦之中,此為一。”
“有一必有二,還請先生指教。”陸醜恭敬地說道。
李儒笑眯眯地繼續說道:“皇甫將軍雖然身掛將軍,但隻是戰時領兵,閑時無兵,自身周全都難以護住,又何來護他人周全?”
陸醜聽見李儒這麼說,繼續追問道:“可還有三?”
李儒笑著說道:“你可知這次皇甫將軍被罷免是誰的主意?”
陸醜疑惑地問道:“難道不是聖上?”
李儒嗤笑一聲,說道:“當今聖上隻想著如何多掙點兒銀子,哪有心思管這些事情?”
“那是誰?”陸醜略帶疑惑地問道。
李儒也不再賣關子,說道:“張讓。”
“什麼?”陸醜沒有想到,竟然是張讓出主意罷免皇甫嵩的。
李儒似乎很滿意陸醜如此吃驚的神色,說道:“這回你應該明白為何皇甫將軍不是你好的依附之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