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修煉共有十三個境界,分為上三境、中五境和下五境。
下五境即為汪洋境、浩海境、湖灣境、溪流境和湧泉境。
中五境即為星座境、星群境、星係境、恒星境和行星境。
上三境即為天尊境、界主境和係王境。
至於天尊境之上是否另有境界,現在還不甚明了。
羅宸的視線長久停留在這幾行字上,看了又看,看了無數遍,才緩緩將書本合上,閉住眼,有一種竅通心明的感悟。
長久以來修煉路途上最大的疑惑,終於煙消雲散,豁然開明。
羅宸早就知道上三境、中五境和下五境,可一直在猜測,小世界汪洋到了盡頭,到底向何方發展。
原來竟是造星,最後甚至可延展為是造物。
雖然稱之為汪洋境或浩海境,但其實小世界裏,一直都是汪洋或浩海為主,但陸地同樣必不可少。
有海洋,有陸地,可不就是一顆行星表麵的雛形麼?
於是,汪洋境後,就要讓小世界成為一顆行星。
再結合羅宸學過的天文知識,一切變得融會貫通。
行星就是地球,恒星就是太陽,地球是太陽係的一部分,太陽才是太陽係的核心。
太陽係往上即為銀河係,銀河係由2000多億個類似太陽係的行星係組成。
銀河係又是本星係群的一部分,本星係群由約40個類似銀河係的星係組成。
星係群又是超星係團的一部分,超星係團在其他文明中又被稱之為星座,這個星座與地球上所謂的星座不是同一概念。地球上的星座,指的是一些天體在地球上的投影,是天文觀測中的概念,當70年前地球從宇宙中的一處搬遷到另一處之後,人們所看到的星座早已天翻地覆,不複當年。而這裏的星座是一種龐大的天體,是超星係團的一種稱謂。
星座再往上,早已超出了人類天文學的範疇。星座組成了總星係,總星係構成了萬界,而萬界又構成了諸天。
就這樣,境界其實是天文學與修士理論的結合,小世界其實是一步步向真實世界構造的過程,隻不過真實的世界是由上及下,一步步完善的過程,而小世界是由下及上,一步步演變的過程。
羅宸睜開眼後,雙目閃亮,有一種想要抓耳撓腮、喜不勝收的快樂。
未來的路原來是這樣,雖然路很漫長,但羅宸已經看到了終點,隻要一步一步的走下去,總有一天能夠成長到天尊境,也就是達到轉圜天尊的地步。
他壓製下心中的喜悅,重新翻開《修士理論總綱》,看向後麵的內容。
修原!
修原是什麼,羅宸很清楚,但他有一個疑問,當年雷星明頓說過,後者總共掌握了31種修原功法,但地球到目前為止,滿打滿算也才有20種修原功法,難道其他還有很多種修原?
這個問題,他也在書裏找到答案。
原來在其他地方,像是銘刻、陣法、化形、鍛造、煉藥、召喚等雙係結合起來的修原,也算是一種新的修原。
而且,除已知的修原之外,宇宙中還有其他很多種修原,比如經脈修原、動物修原、植物修原、魔係修原、死靈修原、卜算修原等等,看名稱就令人心癢難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