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老伯,就這些了嗎?府兵難道不配武器和裝備嗎?”
“當然配了!”柴六渾濁的雙眼也變的清澈了,“剛才說的,是每十個人要帶的東西。另外,每五十個人要帶一個火鑽,這是一種短矛,打仗的時候,在上麵纏上布,澆上油,點著了往敵人那邊扔,專門燒敵人的;然後是胸馬繩一套,馬籠頭、腳蹬子三套,這是每五十個人要帶的。士兵每人要配一張弓,三十支箭,箭袋一個,大橫刀一把,磨刀石一塊,大觿一個。軍帽、軍裝、綁腿,九鬥麥飯,兩鬥大米,這些都得自備。”
盧小閑聽罷,吐了吐舌頭。
他大致算了算,光一個府兵,就得帶六種器具,還要自備軍裝。每十個人,要帶十三種工具。每五十個人,要帶八種裝備,這些都要自備。難怪他們要每十個人備六匹馬呢,這些東西可真不少!
盧小閑從懷中掏出幾張銀票,看也不看便交給郭振:“郭大人,你當過縣尉,對裏麵的門道比我清楚!這事就交給你了!”
盧小閑理直氣壯的做甩手掌櫃,渾然已經忘了郭振可是堂堂的朝廷使節。
見郭振一副哭笑不得的模樣,盧小閑附在他耳邊輕聲道:“有些東西可以到折衝府去想想辦法,他們的武器庫有不少好東西!實在不行把陳校尉拉上,他是羽林軍的人,說話好使!”
盧小閑的聲音雖然很小,但還是被一旁的陳玄禮聽的真真切切,他氣的直翻白眼。這一路上,羽林軍被盧小閑折騰的像孫子一樣,現在有了難處卻想起羽林軍了,簡直是什麼人嘛!
……
夜幕降臨,伏俟城內一片寂靜。
伏俟城不僅是吐穀渾的王城,欽陵的元帥府也設在伏俟城。
“伏俟”是鮮卑語,漢意“王者之城”。當年吐穀渾誇呂即位稱汗,定都於此,名伏俟城,距現在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了。
此時,寬闊無比、平時能容納上百人會議的帳篷裏麵,
兩個人相向而坐,麵色沉重,誰也沒有說話。幾根燃燒殆盡的牛油火把正發出微弱的光芒,時不時發出“劈啪”爆裂聲。
年齡大些的老者向著華麗的官服,衣袖上綴著代表吐蕃官員最高等級的大碧玉告身。
吐蕃的告身分為六等,即碧玉、金、銀鍍金、銀、銅、鐵,每等通常又分大、小兩級,製成紋章綴在臂上,做為官員級別的標誌,除官員外,百姓有木製告身。
碧玉告身是吐蕃官製中的最高等級,能享有此告身的除了吐蕃的大論,再不可能有別人。
沒錯,此人正是吐蕃的百官之首噶爾欽陵大論,陪坐在一旁的是他的胞弟讚頗。
終於,還是憂心忡忡的讚頗忍不住先發問了:“二哥,邏些城有什麼動靜嗎?”
讚頗的憂心並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有原因的。
吐蕃貴族都有自己的姓氏,如娘氏、衛氏、蔡邦氏等等,噶爾家族的姓氏出自蘇毗。鬆讚幹布的父王囊日鬆讚攻滅蘇毗後,為了防止娘氏、韋氏、蔡邦氏等豪強大族勢力做大以保持政治上的平衡,遂刻意培植蘇毗國王的家臣之一噶爾家族,讚頗的祖父赤紮孜門擔任了吐蕃大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