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太原城(1 / 2)

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誓師起義,攻占長安建立了大唐王朝。

太原作為大唐的龍興之地和李氏皇族的第二故鄉,被確立為大唐的北都,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平起平坐,合稱“天王三京”。

太原城規模空前宏大,東城和西城位居汾河兩岸,中間還建有中城。城內人口超過五十萬,是大唐最大的鐵器、兵器、玉器、銅器、葡萄酒生產基地,是全國三大商業中心之一,也是全國三大鑄幣中心之一。

太原城的一年四季當中,最難過的當數冬天了。沒有春天的夢幻新柳,沒有夏天的沉重繁綠,也沒有秋天的斑斕世界,一切都歸於寂寥,歸於裸露,歸於無情。

不過,太原之冷遠非極寒,可比“冬山如睡”,一個睡著的人或者城市,是不需要什麼妝容的。

那些久居客們早已習而安之,若趕上無風陽光飽和的日子,眯著眼睛曬太陽,抬頭可以引望東西兩山,整個城市鉛華洗盡,一切歸於樸實,這恐怕就是太原冬天的精髓了。

此刻,盧小閑便置身於太原城內一座頗為闊綽的府第內。

客廳很是寬敞,屋內炭火正旺,可眼的果蔬,彌漫的茶氣,閑閑款款,一派翕然,亦謂浮生一樂。

一個老者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湯,他怕湯灑出來走的很緩,慢慢過來放將湯放在盧小閑麵前的桌上。

“盧公子,這是老夫親自下廚熬製的羊肉湯,你先喝一碗暖暖身子,待準備好下酒菜,咱們邊喝邊聊!”

說話之人姓李名道亨,須發皆白,大約六七十歲的年紀,看上去身子骨還挺硬朗。

李道亨是李唐皇室遠支的宗室,三年前他卸任了營州都督一職後,帶著一家老小回到老家太原賦閑養老。

盧小閑離開洮州,一路上走走停停,遇到可心的地方便住個三五日。不想住了,便又啟程趕路。

從洮州到太原,盧小閑走了近兩個月時光。

到了太原城後,盧小閑這一住算下來也有十來日了。

他與李道亨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相識的,二人年紀雖然相差甚遠,但卻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很快便結成了忘年之交。

盧小閑也顧不得燙,舀了一調羹送入口中。

奶白色的羊肉湯溫而不火,鮮香濃烈,餘味悠長。

盧小閑一邊品嚐一邊咂巴著嘴道:“太好喝了,李老伯,您這羊肉湯真乃一絕,是在營州那些年練就的手藝吧?”

李道亨沒什麼架子,年紀大了有人能與他說話,他就覺得很快活。

他雖然貴為郡王,但盧小閑卻從不稱呼他的爵位,隻喊他為李老伯。若換了別人恐怕會認為這是大大的不敬,可李道亨卻偏偏對此很認可,他覺得盧小閑這樣稱呼才顯得二人之間不生分。

正因為如此,李道亨三天兩頭總會把盧小閑請到府上,喝點小酒,天南海北聊著天,好不愜意。

聽盧小閑說自己的湯熬的好,李道亨心中

很受用,一臉得意道:“可不是嘛!契丹人以羊肉為主食,他們熬製羊湯很講究,我雖然是從他們那裏學來的,但又進行了創新,多加了幾味調料,所以我熬的羊肉湯比契丹人的還要鮮美!”

盧小閑歎了口氣道:“要是天天都能喝上您熬的羊肉湯,這可是人生一大幸事呀!”

“那有何難?”李道亨嗬嗬笑道,“若是別人嗎,求我我也不會給他熬,但盧公子你隻要想喝,我天天都可以熬給你!”

李道亨這話倒不是客氣,看著不順眼的人,他理也不會理。但他對盧小閑卻偏偏看著順眼,這很多事就不是事了。

李道亨的這話讓盧小閑有些感動,他歎了口氣:“可惜明天我就要離開太原了,恐怕就喝不上您熬的羊肉湯了!”

“這麼快就要走?”李道亨臉上的失望之色一掠而過,旋即點點頭道,“你還年輕,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當然不能一直留在這裏陪我老頭子了,我能理解!”

盧小閑正要向李道亨解釋,卻見李道亨朝著盧小閑一擺手:“先不急,待會酒菜上齊了,咱們倆慢慢說!”

盧小閑點點頭,瞅著李道亨轉身離去的背影,他陷入沉思當中。

按理說,從洮州前往營州並不經過太原城,但盧小閑聽說上任營州都督李道亨卸任後就住在太原,所以特意拐了個彎,專程來到了太原。

當然,盧小閑與李道亨並非偶遇,創造一個偶遇的機會對盧小閑來說不是什麼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