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傍訓練主要為五個方麵的內容。
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號令之數,三曰教其足以進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長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賞罰之誠,這是管仲提出五種訓練士卒的方法,也被稱作“五教”,五教各習,而士負以勇矣。
其中“教其足以進退之度”,指的就是隊伍的隊列陣型訓練。這也是軍營中最基礎的訓練,包括進退、左右、縱橫、分合、起、坐、跪、伏……等基礎動作的要求和變化,掌握步伐快慢的節奏。
這種訓練是為了人人定位,行列整齊,進退左右,俱成行列,起坐跪伏,俱從號令。
為了鞏固軍士俱從號令的意識,劉閻王甚至在吃飯時也不忘記訓練。
午飯時分,軍士們圍成了好幾個大圈,抬頭挺胸,目不斜視,筆直的盤腿坐在原地,等待夥頭軍送來飯食。
不要看軍營隻是訓練的地方,可“戰鬥”卻時時刻刻充斥在每個人身邊。真正的高手過招,往往戰爭還沒有開始時,勝負就已分出。
吃飯也不例外,一雙雙饑餓的眼睛貪婪的盯著眼前的麥飯和鹹菜。
所謂麥飯,就是將菜蔬衝洗幹淨,拌上少許麵粉,上籠屜蒸半個時辰左右,出鍋後加鹽可食用!
麥飯的食材雖然簡單,卻不拘一格!地裏的野菜,白菜羅卜都可以被夥頭軍做成星星亂墜的飯食,足以打發這些饑腸轆轆的士兵。
這麼些人總共隻有兩盆麥飯,有沒有可能再去打第二碗飯?
這些都要在開飯前短暫的時間內想好。
李失活不止一次參加過城傍訓練,對此很有經驗。開飯後他並不著急,先在自己的碗裏盛上半碗飯,這樣可以快速吃完然後再盛一碗。
在規定的時間裏,這是能吃兩碗飯的最佳辦法。
此刻,趙亮與麵前的李失活對視著,彼此眼中充滿了狡黠的笑容,他們倆早已各自心算完畢,這樣的對視就是一種宣戰。
盧小閑在一旁看著他們二人像鬥雞眼一樣互相盯著對方,差點沒笑出聲來。
“開飯!”這是大家盼望已久的聲音,也是吹響戰鬥的號角。
眾人立即張開血盆大口,湊近左手端起的米飯碗,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起筷子。
眨眼間,他們已經將三分之一容量的麥飯撥進了口中。
緊接著,筷子就像織布的梭子一樣,在口與麥飯之間,來回快速地穿梭。
“咋,咋,咋”的吃飯聲,就像弓弩射出的箭一樣。
在這種條件下,不管是什麼食物,這些人都隻能粗暴地對待。
趙亮將一口飯撥拉進嘴裏的那一瞬間,似乎發現摻在麥飯裏的白菜葉有一隻蟲子。
等反應過來時菜已經進了嘴裏,他不可能因為一隻蟲子而將整口飯菜吐掉,甚至連惡心都顧不上。
趙亮與李失活二人的喉結,隨著吃飯的節奏上上下下,基本上不給自己咀嚼的時間。如果噎住了,一口湯便解決問題了。
轉眼間,趙亮兩碗麥飯已經下肚。
放
下碗,他得意地看著還在狼吞虎咽的李失活,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微笑。
這倒不是趙亮無聊,而是他不得不這麼做。既然接受了李失活的挑戰,就必須處處與李失活較勁,絕不能落了下風。
剛進軍營的時候,趙亮和眾紈絝不知道吃飯還有這麼多門道。他們慢條斯理的吃飯,結果被餓了好幾頓。
在盧小閑的鼓勵下,趙亮等人發揮了善於總結經驗的優勢,僅僅隻用幾天時間,趙亮便在吃飯速度上,率先完成了對李失活的超越。
“集合。”劉閻王讓人覺得可憎的聲音再次響起。
所有人都刷地一聲放下筷子,還沒吃完的人帶著滿嘴的飯菜,一邊往外跑一邊迅速地咀嚼。隻有這個時候,他們才能吃出飯菜的味道。
還有人看著沒吃完的半碗飯,依依不舍,一邊往外跑一邊不住地回頭。
趙亮和李失活打著飽嗝,幸福地離開自己的位置,跟著大家一起跑了出去。
……
訓練營地擺著大大小小不少的石鎖,小的每把近八十斤,大的每把近百斤。
每天舉石鎖,是城傍訓練的重要內容。
相傳,石鎖是太宗發明的。
當年,太宗帶兵打仗時,看到將士們連連征戰,身體每況愈下,他非常擔憂。為了讓將士們強身健體,他便發明了石鎖,讓將士們每天用石鎖鍛煉身體,沒有想到效果出奇得好。從那個時候開始,舉石鎖就成了軍營內必不可少的訓練。
每次訓練前,劉閻王都會給士兵們訓話把他們貶得一無是處才覺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