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東宮(1 / 2)

武則天稱帝後,李旦被降為皇嗣,遷居東宮,一切禮儀皆比照皇太子規格。

雖貴為皇嗣,但李旦平日卻無事可做,隻能在東宮與宮女一塊自娛自樂,以消磨光陰。

此刻,李旦正和一群宮女在一塊玩投壺的遊戲。

投壺遊戲為搏戲的一種,用專門的箭往一個精美的壺中投,投中者為贏,這個遊戲在宮室和貴族當中極為盛行。

李旦三投三中,直樂得他合不上嘴。

正在這時,東宮長史袁恕己前來稟報:“殿下,恒國公府上的管家盧小閑前來求見!”

恒國公?

聽到這個名字,李旦不由愣了愣。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二人深受陛下寵幸,權勢震驚天下。陛下不僅追認他們的父親張希臧為襄州刺史,就連母親臧氏也被封為太夫人,宮中女官尚宮每天去看望請安。

魏王武承嗣和梁王武三思等人搶著上門,討好巴結,親自替他們二人牽馬遞鞭,並且親昵的稱張易之為“五郎”,張昌宗為“六郎”。

李旦也不敢得罪張易之和張昌宗,洮州之戰後,李旦為了討母親的歡心,請求封張易之和張昌宗為王。武則天沒有同意,最終封張易之為恒國公,封張昌宗為鄴國公,各獲收納三百戶租稅的實封。

來人雖然隻是張易之府上的管家,卻也不是李旦能得罪起的。他見也得見,不見也得見。

“快快有請!”李旦對袁恕己吩咐道。

盧小閑進殿後,恭恭敬敬的向李旦施禮。

李旦哪敢怠慢,趕緊讓人為盧小閑賜座。

待宮女奉了茶,李旦正要讓左右退下,盧小閑卻擺擺手道:“殿下,草民來隻是與殿下閑聊兩句,沒有什麼怕人聽的,就不必摒退左右了!”

“那好吧!”李旦微微頜首:“不知盧管家有何見教?”

“不知對此次朝廷營州平叛,殿下怎麼看?”盧小閑不動聲色的問。

聽了盧小閑的問話,李旦心頭不由一緊,下意識左右看了看。

閑聊?

有這麼閑聊的嗎?

簡直太嚇人了。

李旦的心怦怦直跳,手心裏都出了汗,沉靜的目光裏,流露出掩飾不住的擔心和失措。

當年,武則天將皇帝李顯廢除,立幼子李旦為帝。

李旦繼位後,隻是個傀儡,不能上進聽政,不能居於正殿,更不能對太後武則天說“不”,國家大事,都是母後說才算。

為了自保,李旦主動讓位於其母武則天,自己被降為皇嗣,他的具儀和皇太子一樣,但是卻沒有皇太子的名分。

李旦此舉雖然顯得有些窩囊,但好處也是明顯的:至少得以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伴君如伴虎”,李旦默默隱忍,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在武則天身邊伺了近二十年,中間曆經波折,仍能相安無事,足見其韜光養晦的水平可謂一流。

李旦從來不過問朝政,現在盧小閑居然當著他的麵,直接問出如此敏感的問題,他當然會

覺得吃驚。

難道盧小閑這是在試探?

李旦咽了兩口唾沫,好像是嗓子裏發幹似的,故意裝傻道:“盧管家,什麼營州平叛?我不明白你說的是什麼!”

盧小閑也不揭穿李旦,既然不明白,那就再說一遍。於是,盧小閑又原原本本將朝廷平叛事宜講了一遍。

李旦聽罷,擺手道:“這些事情有陛下決斷,你不用說給本宮聽了,本宮就算聽了,也沒有任何想法和意見!”

盧小閑淡淡道:“決斷當然是由陛下來決斷,在此事上,我隻是想給殿下提個醒而已!”

“提醒?提醒什麼?”李旦不解道。

“殿下,契丹人提出‘何不還我廬陵王’的口號!這可是把廬陵王放在火上烤呢!”

李旦歎了口氣道:“本宮的三哥命苦!都被流放了,可惡的契丹人還拿他來說事!”

盧小閑若有所指道:“是呀!現在是多事之秋,廬陵王遠在房州都有人拿他來說事,殿下住在東宮,就在陛下的眼皮底下,豈不更得小心些了?”

“這事與本宮有什麼關係?”李旦聽了盧小閑這話,再次緊張起來。

“陛下命梁王武三思掛帥,詔令二十八將發兵征討契丹。我聽說這二十八將當中,有不少人對梁王掛帥有意見,甚至還有人以李唐忠臣自居,在他們眼中殿下才應該是大唐的中流砥柱。如果他們不想梁王立此大功,前來拜見殿下,殿下該如何自處?”

李旦如同被踩了尾巴的貓,大聲道:“他們是他們,本宮是本宮,本宮決計是不會見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