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榮領軍與幽州一帶的周軍勢力糾纏,在得知李盡忠去世的消息後,他第一時間便收斂的攻勢,領軍西撤。剛走到半路,孫萬榮便得到營州城遭襲的噩耗。心急如焚之下,他讓大部隊隨後跟進,自己則親率精騎狂奔而還。
眼看就要到達營州城了,這時候營州城突然火光衝天,隔著十來裏都能望到,可想而知火勢有多大。
孫萬榮眉頭皺了皺,眼中閃過一道陰霾。
他緊趕慢趕回來,結果隻得到了營州城廢墟一座,外加數不清的契丹人和大周百姓的屍體。
默啜夠狠,他在撤軍前,進行了一次甄別屠殺,但凡無法擄走的老弱,盡戮之。
唯一讓孫萬榮感到慶幸的是,之前他聽從了王先生的意見,把他自己和那些酋長將軍的家眷以及大多數契丹部眾,都轉移到了新城附近,城裏隻留了李盡忠的家眷和少數契丹部眾。
……
洛陽城,四方館。
看完默啜可汗派人送來的信,暾欲穀默默將信燒了,不由陷入沉思當中。
關於如何處理與契丹人的關係,暾欲穀與阿史德元珍的看法不同。在他們倆針鋒相對的過程中,默啜可汗最終否決了暾欲穀,而采納阿史德元珍的建議。
對默啜的真實想法,暾欲穀心知肚明。
一方麵,默啜認為草原上隻能有一個霸主,他不想看到契丹人崛起。另一方麵,默啜想利用此事來打壓默棘連,誰讓默棘連是暾欲穀的女婿呢。
默棘連是骨咄祿的可汗的長子,默啜接任骨咄祿可汗之位的時候,默棘連年齡還小,為了穩定大局他將默棘連立為左賢王,這隻是權益之計。
隨著默啜地位的日漸穩固,他必須要考慮以後由誰來接替可汗的問題。
在默啜看來,他的長子同俄應該是繼承可汗的不二人選。可默棘連在突厥威信很高,遠不是同俄所能比的,大有取而代之之勢,默啜必須利用手中的權力幫助同俄造勢。
默棘連與暾欲穀翁婿二人是天然的同盟,暾欲穀當然要全力以赴扶持女婿上位。所以,默啜通過否決暾欲穀的建議來打壓默棘連,也在情理當中。
讓暾欲穀沒想到的是,默啜竟然會派他出使大周談判,這又是默啜的一箭雙雕之計。若此事辦砸了,默啜可以以此來問罪,再次打壓默棘連。再說了,與大周談判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讓暾欲穀一直待在洛陽,可以切斷默棘連與暾欲穀的聯係,進一步孤立默棘連。
雖然識破了默啜的企圖,但暾欲穀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應對。唯一能做的,就是與大周完成談判,盡快返回突厥。這樣默啜既無法問罪,他又可以繼續幫助默棘連了。
想法是好的,但操作起來難度卻非常之大。
暾欲穀被默啜派去洛陽與武則天交涉,提出了一係列意見:默啜請求作武後之子,並為其女兒向大周求婚,同時要求大周歸還突厥降
戶。作為交換條件,突厥願率其眾討伐契丹。
默啜此次主動請婚的真正目的,就是試圖誘使大周出賣之前投靠朝廷的突厥降部,這樣既能增加突厥的奴隸數量,擴張勢力,又能讓大周背上不信不義的惡名,為眾藩屬所不恥,這樣突厥人便能更好地爭得周邊各部族的人心,從而在武力奪取原屬大周的宗主權後,得到這些投效部族的真心認同。
說穿了,和親根本就是一個騙局。至於出兵討伐契丹,隻是默啜順帶摟草打兔子的把戲。
默啜對大周的鬆漠府垂涎已久,早有東進控製契丹各部之心,也有信心將這塊豐饒的牧場從大周手中奪走,隻是擔心強行奪占會引發契丹人的抵製怨恨,這才一直沒有用兵。正因為如此,默啜才會派暾欲穀前往鬆漠極力挑唆契丹與大周的關係。如今,契丹如願以償的起兵反周,這對突厥來說正是漁人得利的千古良機。
對於突厥的這種詭異善意,武則天與狄仁傑等君臣非常警覺,若放在以往早就斷然拒絕了。可是,現在大周軍隊剛敗於契丹人,雖然形勢還沒有惡化到不可控製的局麵,但突厥人的建議也有讓他們難以抗拒的誘惑。基於此,武則天決定先穩住暾欲穀,讓暾欲穀暫時住在四方館。一切都得看王孝傑征討契丹人的最終結果出來,才能做下一步打算。
郭振原來是要被武則天派去吐蕃談判的,因為暾欲穀的到來,又被武則天派來四方館天天陪著暾欲穀,讓他心中鬱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