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窮途末路(1 / 2)

雖然以實際行動證明了奚族與契丹人的決裂,但李大酺心裏卻一點底也沒有。畢竟他與契丹人曾經一起反叛過大周朝廷,要是大周來個秋後算帳,奚族恐怕就要遭大劫了。

無奈之下,李大酺又來向盧小閑問計。

盧小閑淡淡一笑道:“李酋長不必擔心,你去將李楷固與李失活喊來,我給你們一起出個主意便是。”

李大酺不知盧小閑是何意,但還是依言將李楷固與李失活請來。

幾人做在一起,一直商量了兩個多時辰,終於取得了共識。

……

默啜率兵攻破契丹新城,不把將孫萬榮從大周各地辛辛苦苦搶來的財物搶掠一空,而且還把新城內的男女老幼都擄到突厥做了奴隸,這其中便有孫萬榮和那些酋長、將領的家眷們。

更可惡的是,默啜臨走時又放了一把火,把剛剛建好的新城燒了個精光,孫萬榮數月的努力均化為灰燼。

這一次,默啜毫不猶豫采納了暾欲穀的建議:放乙冤羽去向孫萬榮報信。

默啜與暾欲穀心中很默契,知道乙冤羽向孫萬榮報信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

孫萬榮意氣風發,大有指點江山的氣概,大周軍隊在他眼中如同土雞瓦狗一般,根本就不在話下。之所以如此,皆因為大周的主帥是個草包。

王孝傑兵敗之後,武則天迅速與突厥人達成了協議,命豹韜衛大將軍閻知微和左衛郎將田歸道為使者,前往突厥冊封默啜為遷善可汗。

與此同時,武則天命她的侄子、河內王武懿宗為神兵道行軍大總管,婁師道為清邊道副大總管、將軍沙吒忠義為前軍總管,領兵二十萬再次討伐契丹,力圖挽回不利局麵。

說起武懿宗,滿朝文武無不切齒痛恨。

此人身材短小,腰背彎曲,形容猥瑣,但比長相更猥瑣的是他的內心。

武懿宗性情殘暴,殺人不不眨眼,卻又膽小如鼠。

武則天任命武懿宗為軍隊統帥,讓人很無語。

不過好在武則天還沒有完全昏了頭,為保險起見同時起用婁師德作為副總管。

素汗羅山兵敗之後,王孝傑被削職為民,宰相婁師德也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此番,王孝傑兵敗殉國,朝中無人堪當大用,武則天便又想起了婁師德。

武懿宗是靠裙帶關係竊居高位的酒囊飯袋,當率兵進至趙州,聽到契丹數千騎兵猛將進至冀州時,頓時毛骨驚然,坐立不安。他首先考慮的不是兵來將擋,率師禦敵,而是想如何南逃,遠遠躲避。

盡管部下向武懿宗建議:“契丹兵輕裝而來,後無糧餉接濟,全靠搶奪維持,如果官軍按兵固守,要不了多久,敵人勢必因乏餉而自行撤退,然後縱兵追殲,可建大功。”

但是,武懿宗不顧部下勸阻,慌忙丟棄趙州,狼狽逃入相州,連軍資器械也來不及攜帶,任其落入敵人手中。

契丹兵一路暢通無阻,不費吹灰之力便占據了趙州。

契丹兵前鋒攻下趙州以後,勢氣高漲,銳

不可擋。孫萬榮率領精兵猛將,南攻瀛州屬縣,恣意屠殺掠奪。

見大周的統帥如此無能,孫萬榮決定抓住時機,大舉南下。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衣衫襤褸的乙冤羽出現在孫萬榮麵前。緊接著,新城丟失的消息飛一般地傳遍軍中。

突厥人的再次背信棄義讓孫萬榮大怒,他要率兵攻打突厥。可問題是因為新城的失守,那些酋長、將領和士兵們神色沮喪,寢食不安,皆無鬥誌。

孫萬榮的命令是下達了,但各酋長與將領卻根本無人理會,這讓孫萬榮很是尷尬。

緊接著,又傳來了第二個壞消息:隨同契丹出兵的奚部落反水倒向朝廷,反戈一擊,派兵攻陷了營州城。

屋漏偏逢連陰雨,噩耗接二連三傳來,就在孫萬榮一籌莫展之際,大周軍隊在婁師德的率領之下,突然向契丹發起了猛烈攻擊。

武懿宗雖然是個草包,但婁師德卻不是。婁師德做過宰相,也帶兵打過仗,怎麼可能讓契丹人如此肆虐。

突厥突襲契丹後方的消息,婁師德當然也知曉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他當機立斷率官兵從正麵開始向契丹人反攻。

不久前還不可一世的契丹大軍,鬥誌全無,潰不成軍。

孫萬榮前進受阻,後退無路,處於絕境當中。他自知朝廷不能寬容,也斷了投降歸順的念頭,偷偷率領輕騎數千人向東逃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孫萬榮也想好了,先躲過眼前這一劫,有朝一日再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