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不學無術(1 / 2)

投壺是以盛酒的壺口作標的,在一定的距離間投矢,以投入多少計籌決勝負,負者罰酒。他們常玩這種遊戲,以助酒興。

盧小閑說的沒錯,李仙惠在投壺方麵確實別人比不了。

就在眾人玩的不亦樂乎時,不遠處一艘精致的小船悠悠撥水而來,雖然船速緩慢,但方向卻無疑,正是衝著他們這邊。

盧小閑眼神好,見那船上隨風飛揚著幾條黃色流蘇,船艙裏紗幔之後,似是有個人影。

那小船從畫舫邊上過去,一陣微風吹來,紗帳內被掀起了一角,盧小閑看清楚了,上官婉兒正在注視著他們。

盧小閑略一思忖,便清楚了上官婉兒的來意。

他微微一笑,衝著眾人喊道:“今日就至此為止,明日申時,咱們去梁王府打馬球去。”

眾人齊聲叫好。

武延基呐呐道是:“盧公子,我明日有事,恐怕去不了!”

李重潤嚷嚷道:“有什麼事比打馬球還重要?你必須得去!”

武延基有些猶豫。

武承嗣一直臥床不起,盧小閑猜測武延基是擔心父親的病情,所以才拒絕的。

“你還是去吧!大家一起熱鬧熱鬧!”一旁的李仙惠也勸道。

“那好吧!”武延基終於同意了。

李重潤搖頭晃腦道:“還是我妹妹說話管用,你這家夥,真是重色輕友!”

李仙惠一聽便惱了,忍不住嗔道:“哥,你說的這是什麼話?”

眾人哄堂大笑。

……

聽上官婉兒說完,武則天問道:“都有哪些人?”

上官婉兒一一道來“南陽郡王延基,淮陽郡王延秀,高陽郡王崇訓,邵王重潤,義興郡王重俊,臨淄郡王隆基,永泰郡主仙惠,安樂郡主裹兒,郢國公崇簡,加上盧小閑一共十人!”

武則天奇怪道:“這個盧小閑怎的如此大的本事,是如何將這麼多皇家子弟攏捏在一起的?”

難怪武則天會覺得奇怪,南陽郡王武延基和淮陽郡王武延秀是武承嗣之子,高陽郡王武崇訓是武三思之子,邵王李重潤、義興郡王李重俊、永泰郡主李仙惠和安樂郡主李裹兒是李顯的子女,臨淄郡王李隆基是李旦之子,郢國公薛崇簡是太平公主的兒子,這些人基本上都是身份最尊貴的皇親了。

“我也覺得奇怪!”上官婉兒納悶道,“反正這些人都聽盧小閑的!”

“除了彈射和投壺,他們還玩什麼?”武則天問的很仔細。

“雙陸、六博、樗蒲、藏鉤、握槊、長行、射覆、簸錢、鬥雞,他們幾乎什麼都玩!”上官婉兒補充道,“對了,還有馬球。明日他們便約好了,申時要去梁王府打馬球!”

“不學無術!”武則天忍不住搖頭。

太宗皇帝年輕的時候也愛好訓鷹,走馬,賭博,擊球,但當了皇帝後卻不再放縱自己,太宗知道帝王的一舉一動都不能輕率,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明君與昏君之間的差別就在於壓製還是放縱自己的嗜好。

盧小閑帶著一幫皇親日日玩樂,當然不是什麼好事。

上官婉兒不知武則天是何意,擔心盧小閑的舉動會引起武則天的不滿,便小心翼翼的建議:“要不我去知會盧小閑一聲,讓他不要再與眾王摻和?”

“不用了!能把眾王攏在一起,也算是好事,由他去吧!” 武則天對盧小閑的寬容,讓上官婉兒有些出乎意料。

武則天尋思了一會兒,抓住上官婉兒的一隻手問:“婉兒,你說說,朕百歲後,顯、旦與我武氏諸侄孫,能和平相處否?”

上官婉兒想了想說:“可能吧。”

武則天搖了搖頭,麵呈憂色,說:“以現在的形勢,恐朕百歲後太子與諸武不相容,朕之武氏侄孫恐以後為唐宗室藉無死所。”

“不會吧,我看顯太子和相王旦性格挺溫順的,不像動不動就揮刀殺人的主兒。”

武則天沉默了一會,說:“二子雖善,奈何有外人挑撥,朕必須先想出一個兩全之策,以確保朕百年後,二子與諸侄孫仍能同存共榮。”

說到這裏,武則天話題一轉,又提起了李武盟誓之事:“婉兒,你說說看,盧小閑上次那個主意到底行不行?”

這一次上官婉兒學聰明了,趕忙點頭道:“陛下,這個主意太好了,實為兩全之策。即可保持我大周朝的國運長久,又可讓子孫後代和平共處。”

“婉兒,這事你來安排,一定要隆重。擇一黃道吉日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與武承嗣、武三思等諸武為誓文,發誓以後永不相犯,同存共榮,告天地於明堂,銘之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