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衝喜(1 / 2)

如果武攸暨在場聽了太平公主這番話,估計會冤枉的以頭撞牆。

在武氏族人當中,武攸暨是個老實疙瘩

武則天打算把太平公主再嫁給武家的人,既然武承嗣不合適,她的目光投向了武攸暨。也就是說,根本不是武攸暨主動要娶太平公主,而是被逼無奈。更何況武攸暨已有妻子,二人很是恩愛。為了讓太平公主能順利嫁給武攸暨,武則天不惜處死了武攸暨的妻子。

於是,在武則天的安排下,太平公主於薛紹死後不到一年,再嫁武攸暨。武攸暨性格孱弱,麵對太平公主隻能忍氣吞聲,明知道太平飼養男寵也不敢吭氣。

太平公主洋洋灑灑說了這麼久,李重潤聽的唏噓不已。本是大唐的江山,可武氏為刀俎,李唐皇族為魚肉任人宰割,豈不可悲?

本以為太平公主說了這麼久,該結束了,誰知道太平公主意猶未盡,接著又道:“與李唐宗室被打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武家子弟大多被封了王或郡王。”

李重潤耐下性子,認真傾聽。

太平公主如數家珍般,一一道來:“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建昌王武攸寧、千乘郡王武攸暨、臨川郡王武嗣宗、河內郡王武懿宗、建安郡王武攸宜、會稽郡王武攸望、安平郡王武攸緒、九江王武攸歸、高平王武重規、潁川王武載德、南陽王武延基、淮陽王武延秀、高陽王武崇訓、新安王武崇烈、嗣陳王武延暉、鹹安王武延祚……林林總總,不下三十人!”

李重潤暗忖:難怪呢,李唐宗室被打壓,武氏大肆封王,此消彼長之下,武氏族人在時行中肯定勢大。

“封王也就罷了,關鍵是這些人都是庸才,武承嗣與武三思,都先後當過宰相,但是都沒有當太久,為什麼呀?因為他們沒有那個能力。”太平公主突然一頓,問道,“你可知陛下為什麼會接你父親回來?”

李重潤老老實實的搖頭。

“有陛下的強力支持,武承嗣與武三思連宰相都做不好,那陛下駕崩之後,他們就算繼承了皇位,也不可能獨自麵對一群支持李唐宗室的大臣了。”太平公主歎了口氣“所以說,陛下接你父親回來,也是無奈之舉!你父親雖然做了太子,可整個朝廷都被武氏族人所把持,他也是舉步維艱呀!”

想想父親的處境,李重潤的心情有些沉重,不自覺點頭道:“我明白了!多謝姑姑教誨!”

“你知道漢宣帝嗎?”太平公主突然又問道。

“知道!”

漢宣帝劉詢在繈褓時即入獄,靠女囚奶媽撫養,成長過程中曆盡艱辛。登基後,他抓住時機鏟除霍氏家族,掌握朝政大權。他對內整頓吏治,懲治貪腐,減輕百姓負擔;對外降服匈奴,大破西羌,取得西域穩定。在他的努力之下,本來已走下坡路的西漢王朝迎來了一個中興時代。

太平公主意味深長的說:“潤哥兒,我希望你將來能成為我大唐的漢宣!”

說罷,太平公主起身,盈盈向李重潤施了一禮:“拜托了!”

太平公主是李重潤的長輩,她這個舉動讓李重潤惶恐不安,李重潤趕忙去扶太平公主:“姑姑快快請起,重潤擔不起呀!”

離開太平公主府的時候,李重潤心亂如麻。

對太平公主今日的一番話,李重潤多少還是有一絲懷疑,太平公主的激情和旁征博引的口才,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多希望有人能指點自己能洞明世事分清是非,解說黑白,而不至於像而在這般迷惑惶恐吧。

牆什麼地方有縫,風就從什麼地方進來。

太平公主準確掌握了李重潤的弱點,她非常清楚,自己所說的已經在李重潤心裏種下了種子,一旦李重潤認可了這種說法,將來有一天這種子肯定會生根發芽。

……

自從李顯回歸帝都後,魏王武承嗣便一病不起,這段時間他既沒上朝,也沒晉見武則天,病情卻每況愈下。

武則天放心不下武承嗣,便與上官婉兒一起來魏王府探視。

見到床榻上的武承嗣,武則天不由大吃了一驚。

武承嗣氣若遊絲,眼窩深陷,雙目緊閉,臉色青灰,顴骨高高地凸起。整個身體都收縮了,瘦弱憔悴的不像個樣子,顯然已病入膏肓,哪還有往日的風采。

武則天皺著眉,問一旁的武延基:“太醫看了怎麼說?”

武延基帶著哭腔回道:“太醫說父王本有舊疾,因心中鬱氣集結又添了新恙,昏昏然已沒了求生之欲。若不除去心病,恐怕拖不了多長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