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盧家小姐(1 / 2)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士家大族撐了下來,你以為僅憑聯姻,其他幾家能提攜盧家?大唐嫁了那麼多公主到了番邦,可曾換來過和平?要想真正讓盧氏家族興盛,靠聯姻是沒有出路的,不但不能聯姻,而且還要盡可能地離那些士家大旗越遠越好,免得到時候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盧老太爺終於心悅誠服了。

盧小閑接著又道:“所以我要建私塾,現在隻是盧氏子弟在其中,將來還要籠絡寒門士子,依靠他們的力量振興盧氏門楣!”

盧老太爺聽罷長歎道:“這談何容易,有地位的寒門士子,不會搭理我們,沒有地位的,籠絡了又有何用?”

盧小閑提醒道:“所以,要專門培養一批寒門士子!”

“專門培養一批?”不僅是盧老太爺,連一旁的管家也瞪大了眼睛。

“我聽說海邊的天然珍珠產量少,因此價格非常昂貴。所以,有人開始養殖海蚌,由此產出大批珍珠!”

人工養殖珍珠是千年後的事情,現在卻被盧小閑拿到這裏來說事了。

盧老太爺沒有去計較真假,但他聽出了弦外之音:“你的意思是……”

“將來,要把盧氏私塾擴充為盧氏書院,大量招收貧家子弟入學,免費授課,對學業優異者提供適量財物幫助。若是這些人將來參加科舉金榜題名,盧氏家族從他們的感恩回報中獲得的收益大呢,還是靠聯姻結交士家大族的收益大呢?”

盧老太爺聽了呆若木雞:盧小閑的腦子是怎麼長的,居然能想出這種主意。雖然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細細思量卻頗有道理。

好半晌,盧老太爺才囁囁道:“你說的有道理,可辦書院哪有那麼簡單,這得找多少教書先生?”

盧小閑笑了笑:“有程夫子在,再找上三五個夫子足矣!”

盧老太爺似有不信。

“盧老太爺沒有教過書,自然是不知道!其實,完全可以循序漸進。譬如說,程夫子現在私塾中的這些學生就可以去教那些啟蒙的孩童,找來的夫子可以教那些中等水平的學生,而程夫子則主要教那些準備參加科舉的學生……”

盧小閑將後世小學、中學、大學梯次教育理論詳細闡述了一遍,這是他的強項。

“再說了,等盧氏學院名氣大了,夫子們還不趨之若鶩前來投奔,何愁沒有夫子?”盧小閑侃侃而談。

盧老太爺頻頻點頭,他似乎又想起了什麼,有些為難道:“你說得我都讚同,隻是憑我盧家現在的財力,很難做這麼大的事情。”

盧小閑笑道:“這一點我自然知道,錢的事情由我來想辦法!再說了,這件事情好處也不能讓你盧老太爺一人獨占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你不會不明白吧?”

盧老太爺好奇地問道:“可否說說你的打算?”

“我會說服舒城商人捐資辦學!”盧小閑胸有成竹道。

“那些商人唯利是圖,他們怎麼會拿出錢來?”盧老太爺斥之以鼻。

盧小閑不悅道:“盧老太爺,你這麼說就不對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你辦學有你的想法,正因為商人唯利是圖,所以他們捐資也會有他們的打算!”

盧老太爺略顯尷尬:“你繼續說!”

“盧家辦學是為了振興家族,商人捐資是為了提高地位,既能讓程夫子桃李滿天下,又能給寒門學子求學的機會,一舉四得,何樂而不為呢?”

盧老太爺沉思片刻毅然道:“說的有道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事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待這些士子十年苦讀金榜題名後,效果方能現顯,沒有耐心是不行的!”

盧老太爺笑道:“這個道理我懂!別說是十年,就算是等一代人兩代人,也是應該的!”

盧小閑意味深長道:“其實說到這裏,第三個問題我想老太爺已經有了答案!”

“順勢而為?”盧老太爺吐出了四個字。

“沒錯,就是順勢而為!而不是墨守成規!”盧小閑接口道,“世間萬物均有其規律,春天萌芽,夏天生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這是天道的正常規律。不能違反事物規律,反其道而行,否則實力再強也會盛極而衰。識時務者為俊傑,曆史上因錯誤判斷形勢,最終敗亡的比比皆是。順勢而為,才是智者之道。譬如說,幽州城的黃家和劉家這些年壓著盧家一頭,靠的是什麼?說穿了,就與官府拉關係。看似走了捷徑,事實上是無源之水。就拿現任的趙刺史來說,他是漢陽郡王推薦的。我敢打賭,少則三月,多則一年,漢陽王就會倒黴,這位趙刺史也要跟著倒黴。黃家與劉家的靠山一倒,他們很快就會原形逼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