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招募家丁(1 / 2)

走出了李如柳的書房,圖勒對李思齊說道:“少爺,您要是想招募一支家丁隊伍的話可以找您的外公,布占泰貝勒手下有三十多個牛錄,分您幾百戶完全沒有問題。”

李思齊搖了搖頭:“現在我要招募的不僅僅是家丁,還是未來的軍官團,最好都是十幾歲的少年。”

“少爺想招募多少人呢,我倒是認識很多在大明境內的獵戶。”

“嗯,每戶起碼要分三十畝地,先招募一百戶吧,願意來的每戶還有五兩銀子安家費。”

“好的少爺,我這就去貼告示。”

明代原本的軍製是衛所製,在全國設立衛、所兩級,作為基本軍事單位,士兵設立軍戶。

衛所製度一大特點是兵民合一,士兵要進行務農,通過耕作土地所得收入來供養軍隊。然而隨著土地大量被兼並,包括軍屯官田,兼並了大量土地的軍官們掌握了眾多財富。

但是衛所兵的日子愈發艱難,於是全國的衛所兵紛紛逃亡,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

衛所兵的戰鬥力急劇減弱,但是外敵並不會因為你變弱了就不欺負你了,在嚴峻的外部壓力之下,明代開始了募兵,也就是營兵製度。

因為營兵是屬於朝廷的,無論將領在營兵身上花多少錢把營兵訓練得多精悍,一紙調令下來就人走茶涼,為別人做嫁衣了。

明末官場混亂,政治極度不穩定,帶兵的將領們也沒有安全感,普遍把銀子花在可以一直跟隨自己的家丁身上。

此時的“家丁”專指武將所轄不入兵籍者,是將領於正式軍隊外私人組建的親信精銳部隊。

這種情況已經變成明末的一個慣例,李思齊就要利用這樣的製度漏洞來鑽空子。

招募家丁的標準非常高:這些家丁必須是十四到十八歲的男性壯丁,身體健康沒有毛病。能用75磅戰弓射出十箭以上,五十步的靶子要十發六中。

當然這麼高要求招募的家丁待遇也非常高,每家分三十畝地,每月還有一兩銀子的餉銀,打仗打贏的戰利品和李思齊五五分成。

李思齊讓人寫好招家丁的告示,在告示上注明了月錢待遇,特別強調雇主是李家的人,遼東李家在遼東是個金字招牌了,李思齊當然要拿來使用。

寫好了招募布告,李思齊讓仆人快馬把布告貼到遼陽城和附近的縣城市鎮,還在遼陽城外布置體檢麵試的場地了。

圖勒親自出了遼東邊牆,在外圍的女真部落宣揚李家招募家丁,希望他們能踴躍報名。

這些苦哈哈女真人看到有這麼好的條件,自然是像打了雞血一樣湧向了遼陽。

額爾赫看到有這麼好的招募條件,第一時間衝到了自己的兄弟家裏。

“恩索,恩索!李家招家丁了!”

恩索穿著一套補丁最少的棉衣走出來,說道:“我知道了!”

額爾赫喘了口氣,問道:“你怎麼知道的?”

恩索說道:“前幾天圖勒叔來我們家吃飯的時候說的。”

額爾赫點了點頭,說道:“我部落的貝勒說,李家這次招的是家丁,一個月月餉一兩,還有三十畝遼陽城附近的地!再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

恩索之前沒有問圖勒關於招募家丁的細節,此時聽到這待遇也是一喜,強自鎮定地說道:“李家招人,那待遇是差不了的!”

頓了頓,恩索說道:“走!我們這就去遼陽城去應募家丁!要是能進家丁隊伍,我們就算是翻身了,要不了幾年就有銀子成親了!”

“走!”

兩人同行,一路越過了邊牆,走到遼陽城外的招募場地,看到那裏立起了幾個大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