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願以償的進入了遼東軍係統,李思齊開始考慮以後的該如何建立一個能與努爾哈赤和大明抗衡的政權。
必須做到的核心目標有兩個:
一是建立一支由自己直接領導的,戰鬥力不下八旗軍的直屬部隊,人數也必須達到三萬人左右。
畢竟槍杆子裏出政權!
李思齊若要辦大事,手裏不能沒有強軍!
關於部隊問題,李思齊打算吸收女真人和清白的遼東軍組建自己的直屬禁衛,掌權之後遼東沒戰鬥力的兵油子通通拉去種田,有戰鬥力的兵油子收編成二線主力。
另外一個核心目標就是必須分化瓦解士紳階層,打擊土地兼並,重新分配財富,讓更多的階層掌握財富,而不是隻有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搓人吃飽喝足,剩下的百姓吃糠咽野菜。
一個強大的國家必須善待它的中產階級,馬克思說過:資本家是沒有國籍的。
在大明這裏,頂尖的商人和地主們也是沒有國籍的,誰強他們就會投奔誰。
但是中產階級他們隻能跟著自己的國家一路走到黑,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向他們祖國一樣包容他們。
更重要的是,中產階級產可以讓子女接受教育,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下產出了大量的人才。
相比無產階級的教育不足導致人才產出率低下和大地主和大商人的人口基數過少,中產階級才是國家的希望。
天朝的崛起可以簡單的看做是擴大了中產階級的人數,中產階級反過來推動了國家發展。而不是放鬆了資本家的限製,資本家推動了國家的發展。
在這個時代,最有效生產中產階級的方法就是直接學習府兵製度,讓士兵們成為體製內的中產階級。
這些中產階級就是國家的基本盤,他們的忠誠度和貢獻都遠超其他階級。
李思齊打算多吸收一些遼東的精銳士兵,給予他們編製,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基本盤。
有了遼東軍將作為自己的根基,推行土地改革就不會特別困難了,廣大無土地、少土地農民隻會支持自己,土地較多的富農也犯不上和自己拚命,隻需要處理一些大地主就行了。
完成了土地革命之後,工業化才可能通過國家來推行,而不是讓資本家攝取了最大的利益。
到那時,財政收入的方向就可以開始發生改變,不再死盯著農民的錢袋子,而是開始著力於商稅和工業收益。
商稅是根植於生產力水平的,如果生產力就那樣,商稅再怎麼收也是收不了多少的。
更重要的是商稅征收過程複雜,貪汙腐敗損耗率高,各係統人員成本高,簡單來收就是你征收商稅的官僚係統成本過高,除了直接征收那幾家大商人能賺錢之外,中小商人的商稅可能剛好拿去給商稅係統官僚發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