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守衛馬市(1 / 2)

“思齊啊,現在慶餘堡馬市的千戶剛剛升調遼陽,你可願意去慶餘堡鎮守。”

馬林淡淡的說道,看他的表情好像不是什麼大事一樣。

慶餘堡馬市專門對海西女真和黑龍江等地女真、蒙古人開放,最大的客戶就是葉赫和烏拉兩部。

尤其是掌握了完達山牧場的烏拉部落,產出的黑龍江戰馬冠絕天下,而大明僅僅用五石大米,也就是十來兩銀子的價格就能收購,一進內地就是數十上百兩的利潤。

不過邊境矛盾向來遠超內地,居民們也都武德充沛,想看住一個馬市對於年輕人來說還是具有較大挑戰性的。

但這對於李思齊來說都不是問題。

論名聲,首戰俘虜莽古爾岱,斬首俘虜兩百蒙古人的少年英雄名聲已經在遼東傳開了。

論地位,遼東李家子弟,李成梁看重的後代,烏拉貝勒布占泰外孫這些名頭讓大明和女真部落都得給他幾分麵子。

論實力,一百多名衣甲鮮明的棉甲騎兵足以鎮壓大部分的女真部落了。

因此,李思齊是處理複雜的開原馬市最好人選。

當然,擔任這樣困難的任務,好處也是挺多的,前任千戶上任才三年,起碼撈了五千多兩銀子,利潤堪比江南的鹽官。

“謝馬大帥提攜,大帥恩情,末將謹記在心。”

李思齊喜不自勝,抱拳道謝。

“行了,去準備吧,馬市的千戶所還在那裏駐守,平日沒有開市的時候你可以回來辦公,開市的那幾天就得待在慶餘堡留守。”

“末將領命。”

........

開原馬市是遼東的經濟中心之一。

北方的鄂倫春、索倫人帶著他們在林子裏打到的貂皮、鹿皮;蒙古人趕著草原上的牛羊羊;烏拉和葉赫部落也帶著駿馬和布匹來到馬市進行貿易。

外城的市場裏人來人往,牛車的木頭輪子在凹凸不平的硬土道路上發出“哢噠哢噠”的聲響,與周圍的馬蹄聲混在一起。

街道兩旁店鋪林立,更有許多小商小販席地而坐,或隨意架些木板,其上擺上其所售動物毛皮,生活用具。

李思齊身為實授千戶,此時他腰間己是配上銅木腰牌,頭戴烏紗帽,官衣上繡著熊補樣紋飾,腳下穿著牛皮官靴。

後麵的家丁們都沒有官職,隻是穿著一身大紅棉甲,配上他們那魁梧的身軀,氣勢也是頗為驚人。

李思齊等守軍隻是負責守衛馬市,真正管理馬市的還是太仆寺,太仆寺專門與各少數民族進行馬匹交易,朝廷每年給每個馬市分發二十萬兩白銀負責購買馬匹。

從太仆寺換銀子簡單,但價格不高,而且貨物單一。

加上太仆寺通常隻收購馬匹。這些蒙古人和女真人就會去和那些私人商販交易,換得一些生活物資,這個時候往往是矛盾最容易產生的時候。

私人商販往往都有少許官方背景,又處於交易的優勢地位,因此殺起價來也毫不手軟,內地十幾兩一根的野山參,在馬市上往往連五錢銀子都賣不出去。

守衛馬市的士兵也會和商家們串通一氣,共同打壓那些小部落商品的價格。

這不,前邊就發生了動亂,有兩隊人在高聲叫罵,李思齊趕緊帶著人跑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