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殺手來襲(1 / 2)

就連剛剛還躲在屋中的嶽無雙,也急忙衝出屋外,呼吸急促,震驚的看著李出雲。

嶽無雙隱隱感覺,自己的孤篇殘卷,有著破體而出的衝動!

這李出雲,真是給了眾人太多的驚喜!

李出雲雙眼緊閉,全然不顧眾人那熱切瘋狂的眼神,自顧自的吟誦: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聽著李太白念到這句,李出雲心中想起自己前些天在鏡湖邊隨口吐出那一句“湖邊浮雲初見月,湖月如何初照雲”,不禁會心一笑,自己相信,李太白也是想到這一句,才會給自己念出這一首。

這就是搭檔間的默契。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便是李出雲是一個毫無感情的念詩機器,念到這句,也是充分體會到那孤寂之感。“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複,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詩情已到深處,李出雲再也不複方才的淡定,手掌一轉,酒杯已捏在手中,一口飲下猶覺不夠,再斟再飲,又斟又飲,已有幾分醉意,趁著酒勁,不自覺手持寶劍,瀟灑起舞,。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 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這一劍,舞的是內心的愁悵和迷惘。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隻好依托明月遙寄相思之情。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這一劍,舞的是思歸之情,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一首終了,“哐當”一聲,李出雲手中寶劍落地,而其本身則借著酒意,醉倒在詩台邊上。

一時間,萬籟俱寂......

眾人看著台上醉倒的李出雲,一時間,分不清楚那個身影到底是李家那剛滿二十歲的貴公子,還是天上降下的詩中仙人,這一首詩,似乎已穿越時間長河,衝破輪回阻礙,深深地烙印在玄黃界眾人心中。

此時的東順樓門外,傳來一陣喧鬧,卻是淮寧城國子監諸生聽聞這東順樓中有一絕代文才,奔走相約而來,一來到此,卻見如此安靜場麵,有好事者拉出一人問個明白,聽完這全首詩,監生們一個個也是目瞪口呆,難以置信。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一位監生嘴中喃喃念叨著詩中佳句,隻覺得口齒生香,突然大喊一聲,拜倒在地。“監生賈某,拜見文聖!”

這一聲大喝激得眾人回過神來,再一回味,登時覺得除了“文聖”一名,再難有詞可以形容眼前少年之萬一,若是他不是聖人下凡,怎會有如此磅礴之文采?怎會有如此瀟灑之作態?一帶十,十帶百,隨著賈生跪下大拜,眾人盡皆推金山倒玉柱,拜服下去,口中大喊:“拜見文聖!”

今夜注定不寧,李出雲如何敢真醉?不過見群潮湧動,便假裝睜開惺忪睡眼,醉醺醺地道:“幹什麼幹什麼,怎麼都跪下來了?小爺我還沒死呢,一群人當哭喪呢,讓開讓開,我要回去了......”說罷,便將手中剛剛不知道從何處拔出的寶劍丟下,推開人群,跌跌撞撞地往李家方向走去。

見李出雲神智已然模糊,蔡金二人交換了一下眼神,“好機會!”二人分別向小廝低聲囑托了幾句,小廝便悄悄離去,而二人則裝的十分儒雅,互相行禮之後施施然離去。

樓上嶽無雙則望著李出雲離去的背影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