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的襄平的路上,公孫修探頭向窗外一張,所率的兩萬燕軍如同長蛇般蜿蜒,震天動地的氣勢如山嶽一般,堅不可摧。
楊祚、卑衍兩人策馬提刀護在馬車兩旁,現在可是新王繼位,出兵救老燕王的重要階段,要護得王上的安危。
眼看新燕王探出頭來,楊祚低頭哈腰地說,“王上,您怎得不休息一會兒?距離到襄平,還需要三個時辰。”
公孫修搖了搖頭道:“東川王自然早就察覺我等出兵襄平,必在半路上截道,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楊祚正色道:“王上放心,末將決不容高句麗一兵一卒活著回去。”
此時已是寅時,月色朦朧,還有一個時辰天亮,兩萬大軍為快速抵達襄平,並不攜帶重型武器,旨在快速擊潰高句麗。
公孫修眉頭一皺,說道:“即便是擊潰了敵軍,也不可殺俘。”
楊祚一愣:“王上,高句麗反複無常,時常犯我遼東,如不圍而屠之,不足以震懾周邊小國。”
公孫修臉上露出笑容,說道:“自古兵書有雲:殺俘不祥。高句麗雖說反複無常,我們也不能對其如此暴行,否則跟當年董卓、曹操之輩有什麼區別?”
楊祚撓了撓頭,很不能理解燕王的想法。
公孫修低聲道:“該死的隻有東川王一人,那些出征的高句麗士卒,十有八九也不願冒死攻打遼東,隻是受征調、半強迫才來的。所以,驅逐東川王後,降者可免死。整個遼東民僅三十幾萬,兵止三萬,降俘可編入軍中操練,戰時打仗,閑時耕田,在遼東實行耕戰之策略。”
楊祚頓時了然,說道:“王上的意思是,末將明白了。可是要逼到他們繳械投降,不是太容易,對方跟我們兵力相當,隻能互相交攻到一方徹底不敢頑抗了,才能受降。”
不得不說在這個時代,人口真的是個極其匱乏的資源。史書上記載的魏蜀吳加起來的人口總數,都比不上一千八百年後哈爾濱這樣的二線城市。
這樣的情況下,鼓勵生育是必要的,可是來不及了,這是長期的與民休息、輕稅寬賦才能達到的。最好的快速增長人口方法,就是劫掠其他部落、小國的人口,遷徙充實,跟下鄉插戶似的弄到自己的領地上。
類似江東的孫權,外號“孫十萬”,是指逍遙津之戰,張遼以八百將士向孫權的十萬大軍猛衝,殺至主帥旗下,吳將陳武當場戰死,連孫權本人都險些被活捉。就此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小兒聞張遼之名止啼,孫權本人也落了個“孫十萬”的難聽外號。
可是孫權在劫掠人口方麵,也足以稱為“孫十萬”。
攻打李術,“梟術首,徙其部曲三萬餘人。”
打黃祖時,“十三年春,權複征黃祖,祖先遣舟兵拒軍,都尉呂蒙破其前鋒,而淩統、董襲等盡銳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騎士馮則追梟其首,虜其男女數萬口。”
“十九年五月,權征皖城。閏月,克之,獲廬江太守朱光及參軍董和,男女數萬口。”
以上孫權親自帶兵攻敵,並順手劫掠的人口就多達十萬人口,這還不包括劫掠山越、土著的青壯人口,一次大規模的勝利就能劫掠上萬人口。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曹操擔心江濱郡縣被孫權劫掠了人口,下令百姓內移。不料江濱百姓驚駭惶恐,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四縣,都不用孫權出兵劫掠,爭相坐船渡江逃往江東,曹操白送了十萬人口給他。